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培养造就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4-12-24 04:17:55 来源: sp20241224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各地高校师生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改革新要求,聚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人民网推出《践行改革新使命 谱写建设教育强国新篇章——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专访》,围绕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邀请书记、校长畅谈学习体会。

“清华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服务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近日,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路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方面有哪些着力点?如何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结合清华大学近年来的办学经验与探索,李路明进行了深入解读。

产出更多“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创新成果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对高校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使命?

李路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天然的结合点,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贡献力。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不断造就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要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不断产出更多“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创新成果。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支持青年科研人才成长,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记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方面,应当抓住哪几个着力点?

李路明:清华大学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明确价值塑造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落实“六要”要求,加强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健全“一院一策”课程思政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全方位导学思政工作体系,培育师生共进的导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为抓手,打造具有浸润式思政教育效果的生动课堂,因势利导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推动文理渗透、通专融合的本科生培养方式,扎实推进清华特色中国书院制发展,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评价改革,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快培养国家急需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核心课程质量。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模式变革,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研发学生人工智能成长助手,打造人工智能优质通识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五育并举,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弘扬清华体育传统,提高体育课程育人成效,充分发挥体育的迁移价值。丰富美育资源供给,进一步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建设高质量美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开展多类型劳动实践,构建高质量全覆盖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人才输送体系,引导学生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集中精锐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

记者: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布局了哪些急需学科专业,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等方面,有哪些探索和经验?

李路明:清华大学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分梯次、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优化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的学科布局。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开展前瞻性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对各学科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的研判,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成立碳中和研究院、集成电路学院、安全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集中精锐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落实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强化计算机、电子与通信等优势学科建设。加快医学学科发展,深入推进医工交叉,加快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清华医学体系。健全学科评价机制,尊重学科特色、突出质量贡献,探索基于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提升幅度的多维度评价方法。

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丰富学科交叉模式,建设脑与智能实验室、智能产业研究院、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等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完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形成支撑学科交叉的良好生态。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等,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量子科学与技术、脑科学、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或方向的建设,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培育中国特色国际前沿的理论学派。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平台作用,建好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等,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数字治理、人类健康、能源安全等全球性议题设置,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

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建设世界顶尖人才聚集高地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学校如何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路明:清华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强化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完善大学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加强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瞻部署,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源头支撑。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持续投入与支持机制,深入实施“笃实”计划,长期稳定支持基础学科青年教师。健全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牵头培育“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高科技跨国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水平。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空间网络通信、重大疾病防治等重要领域,完善重大项目管理机制,增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打造形成一批服务国家的高水平创新成果,牵头研发的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全球首颗新款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成功研制,牵头研制的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开通。把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作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最主要抓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构建使命驱动、任务导向、优势互补的有组织科研力量。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校企协同研发攻关机制,构建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与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深入企业生产与科研一线识别并提炼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校地合作水平,推动地方院派出院转型升级发展,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进一步提升服务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建设世界顶尖人才聚集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人才的向往之地、心安之处。建立青年教师发展顾问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实施“水木学者”“未来教师”专项,加快高水平博士后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树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涵养良好学术生态,引导教师做“大先生”,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强化“旗帜”“标杆”意识,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记者:下一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方法是什么?

李路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清华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服务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坚持使命驱动。强化“旗帜”“标杆”意识,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部署推进改革任务。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奋进的状态和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高校自身发展阶段和时代责任,聚焦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全校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辩证施策,加强各项改革举措协调配合,增强改革系统性和整体性,做到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