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举办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科技融合、创新共赢:生成式AI赋能金融科技创新”平行论坛

发布时间:2024-11-05 09:55:01 来源: sp20241105

  12月9日,由交通银行主办的第五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科技融合、创新共赢:生成式AI赋能金融科技创新”平行论坛成功举行。

  交通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钱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谢文澜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金融监管机构、高校、金融同业机构、科技企业、咨询研究机构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实践机遇与伦理挑战。

  钱斌表示,人工智能涌现出新效能,为金融领域创新发展开辟了新手段、新赛道。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喷薄而出的新技术,将极大激发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创造,更好推动数字金融迭变向新、智慧变革,为金融业在优化客户体验、实现精准触达、提升运营效率、防范业务风险等方面提供新范式、新思路、新动能。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交通银行持续关注并积极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复旦、华为、科大讯飞等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大模型及算力集群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钱斌在致辞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科技融合,构建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应用产业生态;二是以人为本,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推动上海金融科技人才高地建设;三是要守正创新,关注人工智能的伦理建设,建设可信、安全、公平的人工智能金融应用。

  谢文澜指出,金融业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行业之一,全球金融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场景。AI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场景应用的紧密结合、与服务创新的持续融合,将在金融行业激发更耀眼的创新之光。对此,谢文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推进基础技术平台建设;二是强化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三是要建设开放共享生态。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多位嘉宾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阐述了生成式AI赋能金融科技创新之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认为对大模型在银行应用应持有审慎态度。大模型在银行业落地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技术成熟度,第二是政策支持,第三是应用场景。

  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认为大模型未来有四个方面发展趋势:从单模态到多模态,再到智能体、GPTs;从通用开放域或助手型服务,到金融、医疗等专业垂域;风险管理从黑盒AI,到可信AI;模型本身从大模型记忆,到记忆加演绎推理。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凯认为,大模型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发展新范式,在规模可扩展性、多任务适用性、复杂推理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等四个方面表现出显著不同。他从部署方式、实施路径、技术路线和应用模式等十个维度,对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做了深度观察,并提出要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破解人工智能应用挑战,为AI大规模落地做好准备。

  IDEA研究院执行院长、AI金融与深度学习首席科学家郭健指出大模型与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知识工程相融合,将显著提升大模型的推理深度、知识更新效率和知识追溯与可解释能力。其中,IDEA提出的思维图谱Think-on-graph技术力求克服当前大模型普遍存在的“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幻觉问题,在金融场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百度副总裁陈一凡阐述了工程化大模型金融原生应用 “4+2”落地实践,认为安全运营是金融大模型的重要思考;数据是金融大模型原生应用的基石,数据飞轮至关重要;通过大模型平台工具链体系打通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五位嘉宾—奥纬企业管理咨询董事合伙人郑莉娟,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资凯,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解决方案负责人王麒,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石璞玉,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韩静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应用前景、生态共建和用户体验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讨论,激发了智慧火花,碰撞出诸多前瞻性的新观点。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行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转型的关键突破口,将人工智能打造为交行新名片,驱动业务和技术融合创新,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为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交行力量。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