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非洲不断释放人口红利(新时代中非合作)

发布时间:2025-01-01 19:53:26 来源: sp20250101

  在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内,当地学生正在进行机器人操控练习。   本报记者 沈小晓摄

  在由中企和肯尼亚教育部联合举办的第八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上,乌干达学员在进行实操比赛。   张 勇摄

  参加非洲国家“绿色长城”建设专题研修班的非洲各国学员走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小壕兔光伏项目,观摩了解当地光伏治沙经验。   本报记者 周 輖摄

  中企培养的尼日利亚火车司机驾驶中国造动车组,驰骋在拉各斯轻轨蓝线上;中国与科摩罗合作培训的医务人员救治众多患者;从中国留学归国的埃塞俄比亚学子借鉴中国电商经验创办数字金融公司,为当地提供在线支付服务……从“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到“九项工程”,再到“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非洲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中方结合相关国家的实际需求,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助力非洲国家不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为各国青年成才搭建的理想平台”

  “鲁班工坊是中国为各国青年成才搭建的理想平台,帮助我实现了梦想。”回忆起在鲁班工坊学习的日子,23岁的吉布提青年艾查兴奋不已。2019年3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在吉布提正式揭牌成立,艾查成为首批24名铁道专业学生之一。“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艾查说,得益于鲁班工坊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加上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锻炼,许多青年和他一样很快就掌握了相关技能,成为亚吉铁路的工作人员,为吉布提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埃及鲁班工坊为当地学生提供汽车发动机拆卸、检查、维修和组装相关的系统教学,南非鲁班工坊为当地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摩洛哥鲁班工坊为当地培养紧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为当地学生开设机器人操控练习课程……目前,中国在非洲已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不仅促进了非洲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也为当地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先培训,后比赛,由中航国际与肯尼亚教育部联合举办的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连续举办8届,已有来自肯尼亚、埃及、乌干达、加纳等10个国家的300余所大中专院校近1300名选手参与其中;中非职业教育联盟与坦桑尼亚、塞舌尔、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合作,修订并开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岗位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在赞比亚,中企承建的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创办中国水电培训学院,改变了300多名赞比亚青年的命运……

  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探索职业教育解决方案,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授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中国对非职业教育援助已成为非中深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洲人才能力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8月,中方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宣布实施“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计划每年为非洲培训500名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培养1万名“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中方愿邀请两万名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为支持非洲提升科教创新能力,中方还将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启动10个中非伙伴研究所试点项目。

  非盟委员会经济发展、贸易、旅游、工业与矿业委员阿尔伯特·穆昌加表示,非洲同中国在相关领域合作正在推动非洲人力资源优化,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期待在“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等框架下取得更多成果。

  “与中国专家的合作提升了本地技术人员能力”

  “我相信通过奋斗,总有一天我的工坊可以做大做强。”34岁的尼扬博·奥贝德家住卢旺达南方省穆汉加市附近,距离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不远。他从事食用菌培育行业5年多,去年6月曾到中国参加菌草技术培训。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菌草技术培训,已扶持50多家生产食用菌菌袋的卢旺达企业和合作社,目前从事食用菌培育的当地农户超过4000户,整个产业链带动3万多人就业。

  通过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中国立项实施向马拉维、布隆迪、科特迪瓦提供农业技术援助等47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充分发挥24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用,派出农业专家500余人次,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有力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布隆迪,经过培训的数十名青年骨干运用所学技术,带领当地民众走上致富路,还被聘请带队前往邻国传授经验。布隆迪环境、农业和牧业部部长普罗斯珀·多迪科表示:“与中国专家的合作提升了本地技术人员能力。布中合作是双赢的。”

  中非农业教育项目——“中非科技小院”面向非洲招收农业专业来华留学生,用中国农业经验帮助非洲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自2019年启动以来,项目已在非洲12国招收了91名农业人才,这些学生也成为了中非深化合作的见证者和建设者。

  来自布基纳法索的萨图宁从“中非科技小院”项目毕业回国后,继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父母和邻居等都成了他的技术帮扶对象。“现在,我们的稻谷产量翻了一番,中国技术可以在布基纳法索成功实践!”萨图宁说。

  来自中国的农作物品种和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中国技术正切实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物资总会损耗报废,培训得来的知识却会永远流传。”谈到刚中农业合作成果,刚果(布)农业部部长保罗·恩戈博由衷感慨。

  “在中国研修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通过在中国学习、调研,可以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经验。”不久前,埃塞俄比亚贸易和工业部前国务部长特卡·恩特哈布从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4届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专业博士毕业。他说:“回国后,我会从埃塞俄比亚实际情况出发,推动政府部门与企业、社区等沟通,让发展计划更好地落地实施。”

  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中方为70多个国家培养了400余名高端人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非洲国家。此外,中方近年来通过组织举办援非培训班、设立专项奖学金等,支持非洲优秀青年来华学习,大力支持非洲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可持续发展、菌草产业发展、财务体系管理建设、公共行政管理、传染病防治……今年以来,中方针对非方需要举办多个主题的研修班。“在中国研修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今年4月,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东非区域办公室项目管理官员葛莱提恩·卡萨巴来华参加非洲国家“绿色长城”建设专题研修班,在研讨课和实地走访过程中收获颇多。“中国因地制宜,探索出网格固沙、飞播治沙、光伏治沙等荒漠化治理方案,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居民致富,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我将仔细研究所学内容,推动非中在相关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位于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内的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是中国与肯尼亚乃至与整个非洲大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微生物及现代农业应用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该中心的奖学金项目,已有近300名非洲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心还累计为非洲14个国家培训超过1000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表示:“中国一直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将先进技术成果传授给非洲国家,助力非中双方实现共同发展,带动许多普通人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人生理想。”

  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认为,非中能力建设合作将“不断拓展新领域、迈向新层次,为民众带来更多福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7日 0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