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0:16:10 来源: sp20241206
“传统的探测方式不尽合理,体能消耗较大,导致探测效率下降。”近日,北部战区海军某大队远赴戈壁开展实战化野外训练,一次讲评会上,下士王超康的发言引得战友们议论纷纷。
驻训后不久,该大队组织了某便携式监测设备的实操训练。使用该装备过程中,参训官兵需要全身穿戴防护装备,全程弯腰测量。几次训练后,王超康头脑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点子。
“既然操作如此不便,为什么不加以改进?给检测设备加装一个‘胳膊’,必然能大大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王超康找到分队刘队长,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倒出。
刘队长鼓励了王超康灵活思考的努力。“当前,很多新同志都是带专业入伍,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在他看来,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像王超康这样的高校大学生步入军营。这些新兵个性鲜明,新想法和传统组训方式常常发生“碰撞”,在军营里掀起了阵阵波澜。
那天,刘队长在驻训场专门准备了一顶帐篷,作为大家钻研设备创新之用。
王超康和同样有着电气焊专业背景的下士李振时,率先走进了这顶帐篷。
嗡嗡作响的房间内,王超康手持表笔,时而探测信号来源,时而记录电压频率参数。李振时手持护具,帮助王超康焊接新型设备需要的辅助器材。接连几天,他们反复衡量材料重量、倾斜角度、把手位置,多次讨论验证设计方案。
半个月后,王超康带着新型设备亮相演练场。对比之下,改进后的探测方式省时、省力、灵敏性强,得到了官兵的一致认可。
多采纳“金点子”,才能攻克“硬骨头”。很快,王超康的发明创造被上报到大队党委,大队党委广泛征求各分队主官意见后决定,把这间创造出新型设备的房间正式作为创新工作室,并将大队具有专业特长的新同志与实操经验丰富的军士骨干纳入其中,鼓励官兵思维碰撞,擦出研战研训“火花”。
如今,在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下,各种新思路、新做法相继涌现:班长刘灿波从大数据技术中得到启发,提出效率更高的“读卡制”洗消模式;班长李小龙充分运用在兄弟单位培训的学习成果,结合大队驻训环境,总结出一套集约化组训教学新方案;为解决洗消溶液在零下温度环境中消毒效果不强的问题,二级上士鞠孝涛带领官兵进行多次试验研究出新配比……
一件件小发明,一个个新成果,连接着战斗力的提升。
不久前,该大队官兵奔赴目标地域展开防化应急处置演训。“遭受火力袭击,疑为化学武器,立即前出侦察!”任务中,他们采用大量新型设备及方案,补齐了以往防化应急处置、纵深侦察等方面的短板,先后完成30余项单课目训练和10余次专业协同演练,部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检验和提升。(毕笑天 丛欣廉)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