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发力显效 助推经济持续回升(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11-25 06:08:31 来源: sp20241125

  近日,中国经济前两月成绩单公布,随着宏观组合政策靠前发力,国民经济实现起步平稳、稳中有升。

  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和政策问题,3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看投资

  实现平稳开局的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整体投资增长8.9%。

  实现平稳开局的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今年1至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同比增长9.4%,增速比整体投资高5.2个百分点,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都快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

  “这表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结构持续优化,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正呈现发展向好态势。”刘苏社表示,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的背后,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更体现出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生产情况看,1至2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增速分别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高出1.6个和0.5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看,20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4.1%,比2022年加快2.4个百分点,为相关领域扩大生产和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促进形成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初创企业不断涌现的企业梯队;同时,打造产业集聚发展高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一批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新增长极。通过这些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的重要力量。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我们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的17条政策措施,推动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诉求,大力营造民间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刘苏社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共计1612个,总投资规模2万多亿元。今年前两月,我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努力保持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态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刘苏社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支持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

   看财政

  收入延续增长态势,支出实现靠前发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总的来看,今年前两月,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靠前发力。”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说。

  看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开局平稳。前两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同比下降2.3%,扣除特殊、不可比因素影响后,按照可比口径实际增长2.5%左右,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

  看支出,实现靠前发力、进度加快。前两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完成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为近5年同期最快,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廖岷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拟按3%安排,就“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作出部署。

  “宏观调控需要多种工具有机组合、共同作用。从财政政策看,适度加力不仅体现在赤字政策,还包括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等多种政策工具。”廖岷解释,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是4.06万亿元,比上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通过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安排财政支出达到28.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1万亿元,保持了较高支出强度。

  廖岷提出,此外,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000亿元,还有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加上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这些将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赤字率拟按3%安排,统筹了稳增长和防风险,也统筹了需要与可能。“2018至2023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总体控制在3%以内。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也是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的结果。”廖岷说,总体看,我国政府负债水平是适度的,既符合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实现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看金融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助力扩内需、提信心

  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显效发力,为稳定宏观经济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

  在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在灵活摆布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开年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从量上充分保障流动性供给。

  在结构上,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注重提升效能。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额度已全部发放,还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不断提升金融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在价格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前期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以及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政策的传导下,2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25个百分点,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有效带动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

  宣昌能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成效显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总量合理增长。2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M 2 )余额同比增长8.7%。这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是相匹配的,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

  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3.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8.3%、26.5%,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

  融资成本降、汇率稳。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月以来稳在7.2元左右,兼顾了内外均衡。

  “应当看到,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宣昌能说,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