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56:32 来源: sp20241109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以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合力构筑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我国数字技术也在十年间不断提升,二者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群体。
“或受传统观念影响,此前我觉得贷款就是跑银行,而且甚至是多次跑银行。但这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验很不一样,银行工作人员快速确认公司资质后,只用了3天时间,通过手机操作便拿到了一千万元贷款,一次实体银行都没跑过。”
“很多小微企业没有专业会计,经营公司的是自己,跑各种财会业务的也是自己;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满足了我的很多需求,包括线上对账,观看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视频,这种综合化的服务对我们小微企业很有帮助。”
近日,在“建行惠懂你”4.0发布会暨“惠企节”开幕仪式上,两位小微企业经营者,同时也是该平台第一位、第一千万位企业用户,分享了自己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使用体验。据了解,该平台于2018年推出,5年多来,持续优化核心信贷服务,并迭代升级为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平台认证企业超1180万户、个人用户超2170万户。
“我们通过实际行动交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建行方案。”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希望通过平台赋能,能让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更便捷获得服务,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从第一位用户增长到千万位用户,也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缩影。通过日益发达的数字技术,打通小微企业获取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正得到稳步解决。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5.0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2023年前8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17年累计下降3.1个百分点 。
今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这一大背景下,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与行业单位的一道“必答题”。
走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浙江省宁波市,其数字普惠金融已然开启了改革新篇。近年来,宁波坚持数字普惠与实体运营互补,借力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与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宁波市金融数智大脑等系统平台对接,指导开发“浙里甬e保”健康保险数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特色服务模式。
“数字普惠金融改革是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的‘金名片’,我们以数赋能,形成了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互联互动、政府平台与金融平台共享共用的创新模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副局长严斌在接受人民网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改革主要从三个方向展开,一是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交叉验证企业信息、匹配对接机构、添加行业管理标签,形成企业走访名单,点对点推送至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从“坐商”向“行商”转变;二是针对小微企业、新市民等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数字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场景,实现普惠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一屏通览”、金融需求“一屏通办”;三是搭建数智化服务管理平台,推动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做好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文章,是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展望未来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支持金融机构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同时强调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
“在传统金融体系下,金融机构往往习惯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将金融资源投向大客户、大项目。未来,考验的是金融工作者是否有能力将金融资源健康、均衡、精准地配置到民生项目和小微企业、个体等大众客户。”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表示。
(责编:李源、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