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蜗牛远行记:南湖“致富牛”唤起美食情

发布时间:2024-12-15 23:40:38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嘉兴1月4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华白玉蜗牛养殖基地的一角,烤盘滋滋作响,蒜香黄油香气扑鼻,一道许多食客钟爱的法式焗蜗牛出炉。在中国,70%以上的鲜活蜗牛,从南湖出发,“爬”上了高端酒店和西餐连锁店的餐桌。

  爱吃大白菜、习惯“向上爬”,走进蜗牛养殖房,两侧是两排木头架子,每个架子从上到下,排满了一个个方形抽屉,这是蜗牛们的“单元房”。

  这只“致富牛”的习性和特征,当地养殖户早已了如指掌。

  “蜗牛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养殖房内室温要保持在二十五度左右。”南湖区余新镇蜗牛养殖户吴大姐说,为了给蜗牛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养殖房内安装了空调,有些大棚内还专门铺设了地暖。

  蜗牛住进暖气房,是近几年的新鲜事,但南湖区养殖蜗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国人饮食需求日渐丰富,养殖业迎来多样化发展的热潮,彼时,已有农户将蜗牛养殖引进了南湖区余新镇,一传十、十传百,余新镇成了远近闻名的“蜗牛之乡”。

  但正如吴大姐所说,“养牛”是个技术活,入门容易,摸透难,蜗牛产业发展亦是如此。

  近年来,散户养殖、销路分散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如何推动蜗牛养殖业现代化转型,成为困扰经营者们的新问题。

  潜福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福良,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看到了蜗牛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景,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动蜗牛精加工,形成集养殖、预处理、烹饪、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

  “从前家里也养过猪,但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养殖蜗牛稳定性更强。”吴大姐说,自家从2015年起开始养殖蜗牛,加入了“养牛”合作社,有了技术支撑和销路支持。

  目前,福良蜗牛合作社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市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标准”的模式,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数525户,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蜗牛加工车间。黄彦君摄

  从养殖基地走进“蜗牛加工厂”,煮制、去壳、烹饪、包装……一道道工序在流水线上推进,这里生产的蜗牛美食,将销往多家全球500强餐饮企业。

  “中华白玉蜗牛个头大、肉质细嫩,去除内脏之后可食用部分多。”嘉兴市潜福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强说,与国外蜗牛相比,白玉蜗牛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营养价值更高。

  不同于法式焗蜗牛、洋葱炒蜗牛等“老派”吃法,走向中国人餐桌的蜗牛,也能满足“中国胃”。

  经历“七十二变”的蜗牛美食,不但可以加入酱油、蘑菇制成酱料包,也能变成开袋即食的香辣蜗牛零食、蜗牛炒饭,用作伴手礼,化为家常菜,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深加工的蜕变。

  谈及蜗牛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张强说,从标准化养殖、现代化深加工入手,他们在努力探索一套规模化、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把这只中华“致富牛”,带向千家万户。(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