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8:32:02 来源: sp20241122
开局之年,如何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怎样深刻理解经济恢复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起推出《全面辩证长远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记者观察》专栏,带您一起读懂中国经济。
以下是原文:
全面辩证长远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记者观察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判断,一方面,要看到发展和前进是主流,另一方面,要做好应对波浪和曲折的准备。
今年以来,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国产大飞机商用,国产邮轮试航,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2000万辆……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挑战,第一制造业大国动能澎湃。
暑期档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出行市场火热,快递年业务量达到千亿件的时间比上年提前了39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需求稳步释放。
供给增加,需求回暖,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纵向看,态势回升向好,横向比,成绩也殊为难得。
疫情三年,中国经济历经大战大考,实现4.5%左右的年均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亮眼。
进入“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增速明显放缓。反观我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9%,两项指标都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
富有“含金量”的表现,足以打消“悲观”、回应“唱衰”。事实充分证明,历经三年疫情反复冲击,中国经济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读懂中国经济,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也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
向外看,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主要经济体大多面临通货膨胀、需求疲软、复苏乏力。
向内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任务繁重。三年疫情又带来不小冲击、损伤。短期的、局部的问题,容易“药到病除”;长期的、复杂的影响,则需“善加调理”。
比如消费指标的“波动”。进入2023年,随着原先的消费场景限制被打破,餐饮、旅游、文化等接触型聚集型消费率先复苏。不过,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影响了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住房等大宗消费需求难以像其他领域那样“强力反弹”。
又如企业信心的“起伏”。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不少企业全力以赴抓订单、拼生产,干劲十足。然而,内需恢复需要过程,国际市场贸易放缓,一时间总需求不足,反过来加大了供给端的竞争压力,也影响了部分企业预期,导致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对这些波浪和曲折,要高度重视,也要理性看待。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难免经历沟沟坎坎。一些问题短周期看可能是严峻的,但从更长周期看,又属于阶段性现象,无需过度担忧。
从宏观上看,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一年增长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市场需求广阔、人力资源丰富,让我们拥有了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底气。
从微观上看,这些年我国广大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与日俱增,产业升级势头良好。加上宏观政策保驾护航、改革开放红利逐步显现,企业发展前景可期。
更要看到,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后劲,波浪和曲折恰恰孕育着希望和机遇。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给科技创新带来丰富课题;制造业仍“大而不强”,为产业升级造就了广阔舞台;民生短板还有不少,蕴藏着促投资、扩消费的巨大潜力……应对好波浪和曲折,本是“优等生”的中国经济表现会更出色。
眼下,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应对之举正陆续落地见效。
汽车、家居、建材、电子产品,针对大宗消费的利好政策频出,正支撑内需潜力更好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8月份重回上升区间。9月份,制造业PMI自今年4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显示出企业对市场预期总体保持乐观。
一线城市落地实施“认房不认贷”,金融部门提出下调房贷利率、首付比例;打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组合拳”;出台若干重点行业稳增长“路线图”,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箱”……企业预期转好、市场活力提升,将助力经济在恢复向好的“正向循环”轨道上持续运行。
最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还有不少好消息传来,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展顺利。这也启示我们,“卡脖子”难题终会因“长个子”而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风雨中发展壮大的中国经济,定将无惧风雨向前进。
《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4日 01版)
(责编:申佳平、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