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6:50:56 来源: sp20241128
夏夜,偶然读到清代温州诗人项霁的《水乡夜游》一诗。一句“水乡扶梦到温州”,顿时让我的心中泛起思乡的涟漪。
我生长在浙江温州雁荡山北麓的山村。在儿时的记忆里,山是走不完的路。天不亮就出发,走到太阳升起,学堂才会出现在山路的另一头。记得儿时父母带我翻山越岭,在群山之巅看大海浪起浪涌,海水无休无止地撞击着悬崖峭壁,一时间水花四溅。我隔得那么远,都好像闻到了海水的咸腥味。温州临海而又三面环山,在这里,目光尽头总是山。跻群山,头顶天,前临海,从那时起,山与海的激荡,就铭刻在我的心里,并一直伴随着我走过千山万水。
每次回乡小住,我都能体会到山、江、湖、海、岛浑然一体的大美。雁荡山百里画廊,钟灵毓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为“岩石、水、生命的交响曲”。楠溪江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宛如一首荡漾三百里的山水田园诗。南麂岛将海洋与草甸融为一体,在蓝色海天之间点染了亮丽的绿色奇迹。所有这一切,都让人真切感受到,有一种幸福叫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温州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但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生产条件下,老百姓一度生活清苦。农村孩子十几岁就开始“桥头弹棉郎,挑担走四方”,连做梦都想着走出大山。
我第一次“走出”大山,发生在高中时。1985年,我在乐清县东岙农业中学读高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上看到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经济林。我很激动,给景宁的县长写了一封信,介绍我所在村子世代种植的杨梅、苹果、柑橘等水果苗,还有金银花、杜仲等中药材苗。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回信。十六天后,景宁畲族自治县中药材公司给我回了信——县长已经把信件转给了他们,他们将派人前来考察。大约一周后,中药材公司一行三人果然来了,当时就选购了八万棵金银花种苗。年少的我无比激动,既因为给家乡办了一件好事,更因为第一次用通信的方式“走出”大山,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温州成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0年12月,十九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到了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凭借“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温州人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每次回故乡,当飞机从白茫茫的云雾中钻出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凝视这片承载着思念与希望的土地,为故乡的变化暗暗激动。我时常想,这些山沟沟里的“穷乡僻壤”,为什么能够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跃成为中国地图上的闪光存在?这些年,不管我走到何地,总能听到亲切的乡音。温州人已遍及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资本、技术、人才等播撒全球。
温州人的精神传承,有特殊的人文底蕴。追根溯源,发祥于温州的宋代永嘉学派,提倡“事功”思想,主张崇尚实务、以民为本,追求富国强民、经世致用,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温州持续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温州样本。同时,千年文脉为温州的华彩蝶变提供了不竭动力,而且不断刷新着温州的文化“颜值”。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读到“水乡扶梦到温州”,便能在心底漾起涟漪的原因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7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