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打造思政金课 让青少年爱上“真理的味道”

发布时间:2024-11-18 09:00:50 来源: sp20241118

  【光明论坛】

  作者:杜鹏(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静(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于高校而言,办好思政课与创建“双一流”进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是高校走新路、开新局、创一流的题中应有之义。办学治校育人,首在立德,也难在立德。思政课不单单是一门通识课、理论课,更是锤炼品格、塑造精神的重要课堂,其目的和作用是把正确的思想传授给广大青少年。在这个意义上,思政课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时而进方能因势而新,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人的思想千差万别,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思政课建设唯有跟进适应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点,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人的思想成长成熟遵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特有规律,因而思政课不能简单地采取“你讲我听”或者背记要点、推理演算那套教学方法,而是要注重在实践中习得、在情境中内化。比如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实地参观等形式,推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互结合,让学生们走进社会、关注现实,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增强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支持与认同。广泛采取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多种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正能量“火起来”。此外,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也是近年来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向。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说到底是让教育回归本质,按照其内在规律办事。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偏好和心理特点,以更加符合认知规律的方式授课施教,才能确保思政金课触动心灵、取得实效。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难点在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观念的载体和桥梁。恰当运用话语表达,事关思政课的质量效益。思政课教学应当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代青少年不仅想要了解“是什么”,而且特别关注“为什么”。这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实的考验。讲好大道理,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仅能让青少年学生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汲取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能让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原则性,强调讲道理必须旗帜鲜明,绝不能含糊其词、态度暧昧、模棱两可,不仅要及时回应学生的内心困惑与现实关切,而且要从思想观念上扣好人生的扣子。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课把道理讲到点子上、讲进心坎里,青少年学生自然会爱上“真理的味道”。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离不开思政课教师这个主体力量的作用发挥。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因而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训练,在把好入口关的基础上,定期开展集中备课、教学示范、研讨培训,掀起“比学赶帮超”热潮,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学理基础和学术支撑,蓄积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和底气。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严格落实薪酬待遇等服务保障政策,不断提高岗位吸引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师德师风突出出来,作为评价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思政课教师坚持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严守师德底线,努力成为学生完善人格、掌握知识、奉献社会的引路人。

  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担当。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思政金课燃起信念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真理的味道”浸润青少年心田,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5日 03版)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