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1:57:30 来源: sp20241110
舆论场中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碰瓷”爱国主义的怪现象,一些社交账号打着“爱国”的旗号,大啖爱国流量饭,剑走偏锋却赚个盆满钵溢,大发不义之财却受到部分网友追捧。
这种行径,危害甚大。一方面,以爱国之名行害国之实,伤害了大众最朴素的情感认同,也让爱国主义被污名化;另一方面,绑架了公共舆论,误导了公众认知,搅乱了舆论场,扭曲了是非曲直,造成人心波动,乃至影响社会稳定。
说白了,这些账号就是找个由头捞取油水,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把爱国变成一场牟取私利的廉价买卖,令人不耻。这种买卖并不高明却往往极有收获,特别是拿无辜民众或企业下手,更是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此类行为,绝不能姑息,不能纵容!对卖国行为、害国行为要打,对此类另类“整活”的“碍国”行为也要打。一定程度上说,后者更具迷惑性,更容易蛊惑人心,也更需要在厘清事实、廓清迷雾、以正视听的基础之上,依法惩处,严惩不贷。
如何有力有效遏制这类行为?关键是依法处理。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说着什么大话,标榜着什么立场,只要违法就该付出应有的代价。
毋庸讳言,在处理此类事情时,由于鉴别取证存在难度,有关方面往往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的心态,想着尽快息事宁人。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客观上会导致“碰瓷”爱国的行为更加猖狂。
当然,由于事实需要梳理,特别是调查取证需要时间,应该给予有关方面足够的处理空间。特别是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遭遇困难,以及被误解等等,社会应予包容,相关部门应予支持。但是无论如何,绝不能让“碰瓷”爱国变为脱缰的野马,应当成为一个共识。
日前,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指出:“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账号以及相关MCN机构,查办一批典型案例”。无论是个人,还是MCN机构,“碰瓷”爱国主义,拿爱国当生意,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碰瓷”的尽头就是法律的惩处。
良法善治安天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让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加高亢,让“碰瓷”爱国、消费爱国主义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治,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依法治理乱象,将更好凝心聚力,激发全社会奋斗的热情。
相关链接:
人民网三评“何为爱国”之一:理性对待“爱国”与“碍国”之争
人民网三评“何为爱国”之二:无需统一模式,只有奋斗共识
(责编:仝宗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