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2:01:09 来源: sp20241125
蔺霄鳞在雕刻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涛(左)指导儿子蔺霄鳞处理澄泥砚雕刻的细节。
澄泥砚。
蔺霄鳞对澄泥砚进行完善。 照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澄泥砚,兴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对于识砚的行家来说,澄泥砚观似碧玉,叩之有金石之声,用则腻而不滑,发墨快、不伤毫,以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为主要代表。如今,传承重任落到了新绛县90后海归蔺霄麟的身上,他曾在韩国留学,专攻现代陶瓷工艺,是绛州澄泥砚的第三代传承人。如何让“老物件”赢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是他在传承技艺中考虑的重要方面。
海外留学博采众长
2011年,蔺霄麟前往韩国首尔国民大学读书,学习陶瓷工业的同时,他还选修了玻璃工业、金属工艺等课程。其留学目的很明确——博采众长,为毕业回国后做好陶砚的传承储备更多知识。
在蔺霄麟就读的陶瓷专业中,学校围绕陶瓷的传统与现代风格、技术与实操等方面来系统组织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8年的海外时光里,蔺霄麟拿出大量时间来研究陶瓷的现代工艺革新。他逐渐萌生出这样一个想法:“既然陶瓷可以同其他工艺相结合,那澄泥砚为什么不试试呢?”带着这个念头,2019年毕业后,蔺霄麟立刻回到了国内。他跃跃欲试,想要将现代技艺与传统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多元化的作品。
澄泥砚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蔺霄麟的祖父蔺永茂和父亲蔺涛,为了让失传数百年的绛州澄泥砚重见天日,多方搜集资料,多年反复试验,终于复原了澄泥砚的生产工艺。
选泥、采泥、澄清、过滤、陈腐、做坯、阴干、雕刻、打磨、烧制、精修……10余道主要工序,历时近1年,砚台成品率却只有30%左右。光看到这一组数据,就会让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蔺霄麟虽年龄不大,但与绛州澄泥砚接触的时间却比同龄人多得多,他从小就对这些工序耳濡目染,也生出了迎难而上的勇气。
蔺霄麟回国后的第一套作品是“福禄双全”砚。这是一对圆形砚台,整个造型是笑容可掬的猪首,环饰三层浮雕,线条虚实结合,圆润喜庆。据蔺霄麟介绍,“福禄双全”砚中,白色代表女性,以云纹和双蝠作为主要元素,有双福临门的寓意;深色代表男性,以水纹和元宝作为主要元素,是财源不断的寓意。这套“福禄双全”砚和另一套作品“草堂松风”砚分别获得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铜奖,自此开启了他的澄泥砚创作之路。
烧出“豆沙绿”
录制电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拿着蔺霄麟烧制的一方砚台说:“豆沙绿特别难烧,这非常难得。”
“豆沙绿是父辈们30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的颜色。这些年,他们不知道烧了多少口窑,但只成功了三四方。”蔺霄麟回忆说,每次试烧,都会把砚台放在窑的各个方位,砚台所在的位置不同,感受到的窑内温度也不一样,烧制出来的颜色大不相同。一次、两次、三次……有时烧制出来的砚台成品率甚至是零,在窑外都能听到砚台破碎的声音。有时拿出来,初看完好无损,细看又发现有非常细小的裂缝,也只能作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蔺霄麟都会反思:“哪道工序没有做到精益求精?”他沉浸于每道工序之中。
“觉得难吗?”有人这样问他。
“有时确实会觉得无奈,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么过来的。”蔺霄麟笑着说。小时候,他总能看到父辈们不分酷暑严寒,沿汾河谷地来回寻找更合适的澄泥河床土,再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上百遍。为了把握最佳火候,他们日夜不歇轮流蹲守在窑边添柴加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循着祖辈的足迹,蔺霄麟今年一口窑烧出了20余方豆沙绿砚台。“这也是柴烧的魅力,就像拆盲盒一样,你不知道每口窑会带来哪些惊喜。”蔺霄麟说。
仅烧制出来就完美了吗?还远远不够。蔺霄麟觉得,这些砚台的造型上还缺点什么。待剩下的工序全部打磨完后,他把自己关进了屋子,拿出一方得之不易的豆沙绿砚台开始磨新造型。“说实话,每磨一次我的心都在颤抖,砚台随时都可能破裂。”
凭着这种韧劲,几年来,蔺霄麟在研发的路上精益求精。2020年,蔺霄麟设计的“云水系列”砚荣获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金奖;2021年,他的“滴水藏海”砚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2023年,他的“澄泥砚·滴水藏海砚”在新疆文化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参展作品中荣获特等奖……
走进大众生活
如何让年轻一代喜欢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绛州澄泥砚这门独特的技艺传承下去,是蔺霄麟如今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绛州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已经很成熟,在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下,从作坊模式逐步走向企业化。在蔺霄麟看来,传统的澄泥砚产量少、价格高,多用来收藏。想让它走进大众生活,必须创新品类,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为了做好澄泥砚的推广,蔺霄麟组建起自己的小团队,设计开发澄泥砚文创产品。他开了网店,通过网络直播介绍澄泥砚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蔺霄麟说:“我们不仅想让大家了解泥料的选材与雕刻过程,也想在过程中让公众了解烧窑成品的不易,介绍澄泥砚鉴赏知识。更深层次来说,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背后的工匠精神。”
如何将传统和当下潮流结合,同时展现出简繁相融的设计风格?
蔺霄麟又一次开始了博采众长的尝试——广胜寺飞虹琉璃塔、龙门石、钧瓷、新安澄泥砚……这些厚重的文物古迹和非遗项目,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设计一定是来源生活,而不是照搬现成图片。每当设计出现瓶颈,我就想一个人走走看看,寻找想要的元素和表现手法,来呈现自己想表达的创意”。
蔺霄麟开始在设计中注入更多时尚元素,开发出“玲珑”系列砚、“云水”系列砚、“一砚三用”系列等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年轻人青睐。他还通过调整窑内温度和氛围、砚坯摆放位置等,让烧制出的澄泥砚颜色更加丰富。
“我们团队不断创新,推出有颜值、有卖点的产品,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澄泥砚、喜爱澄泥砚”。蔺霄麟和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一起探讨潮流,研制澄泥砚的文创产品。不局限于砚台的制作,他还陆续推出了一些周边产品,比如摆件、笔搁、印章等,简化设计元素,从而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现在,他的团队在线上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源群体,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他说,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
如今,蔺霄麟已成为助理工艺美术师,有着国家级非遗澄泥砚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运城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设计总监等多个身份。“要设计制作更多有内涵、有颜值、有卖点的砚台文创产品,提升绛州澄泥砚的影响力,推动绛州澄泥砚更好地融入市场,走向普通人家,为绛州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作出新贡献。”谈到未来,年轻的传承人干劲十足。
(责编:郝孟佳、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