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观察丨京津穿梭:半小时通勤改变了谁?

发布时间:2024-12-21 12:11:18 来源: sp20241221

新华社天津2月16日电 题:京津穿梭:半小时通勤改变了谁?

新华社记者王井怀

半小时能干什么?吃一顿饭、跑5公里、还是刷一集剧?其实,坐上京津城际铁路,人们还能从一个直辖市跑到另一个直辖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京津早已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在此基础上还“划”出两地群众的全新“生活圈”、优化布局产业链的“产业圈”。这给“圈”内人带来更多惊喜,并深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通勤圈”中的创业者:北京见客户,天津看春晚

2023年12月18日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2023年12月18日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查看近期京津高铁动车时刻表可以看到,天津站到北京南站最快30分钟,天津武清站到北京南站最快22分钟。2023年12月津兴城际铁路开通,从天津西站至大兴国际机场,最快41分钟可达。

两地“通勤圈”迅速形成。以武清站为例,十几年前日均发送旅客仅3000多人次,如今发送旅客八九千人次,是之前的三倍左右。

北京一家环保设备公司负责人王修成便是“通勤圈”中的一员。

除夕傍晚,王修成送走最后一名客户,从北京西南四环转身钻进地铁,再换乘高铁,赶到天津河东区家中时,还没耽误看春晚。

2013年,王修成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坐在家里,看着春晚,王修成回忆,当年环保人才、技术都在北京,技术合伙人也来自清华大学。“去各地谈项目,一提公司在首都,也能增加新公司美誉度。”王修成笑着说。

于是,北京创业成了最佳选择。好在两地通勤越来越便利,在天津生活多年的他开启每周往返的跨城创业生活。两头奔波,两头都没落下。到2023年底,公司业务覆盖山西、浙江等十几个省份,年产值近亿元,他女儿也在去年升上不错的中学。

铁路部门数据显示,至2023年8月京津城际铁路15年里累计运送旅客3.4亿人次,相当于把京津常住人口运送了四五个来回。

“生活圈”中的老年人:到津养老,认了干女儿

吴钊(前排左一)和邻居一起在天津过年。(采访对象供图)

吴钊(前排左一)和邻居一起在天津过年。(采访对象供图)

10年间,京津两地人员往来愈加频繁,为探索新生活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现在,天津生活北京聚会、北京退休天津养老、北京看山天津看海等“新玩法”,出现在两市3000多万居民的身边。这个春节,京津冀三地群众更是同享年味。其中便有在天津养老的北京老人吴钊。

正月初五,71岁的吴钊和老伴逛了国家海洋博物馆,又跑到举办灯展的杨柳青吃了顿大餐。这是她在天津过的第二个春节,跟邻居一起唱唱歌、打打麻将,忙得不亦乐乎。

“闺女在国外,过年打了电话。弟弟和侄子在北京,大年三十来拜年。”一头银发的吴大姐笑声爽朗。

吴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几十年,在老同事推荐下,2021年来到天津武清区,相中了环境优美安静的绿洲湾小区。

不管在哪里养老,老年人都关心就医问题。这个小区离武清区中医院和人民医院都不远。“前几个月,有位邻居突发心梗,从打120到做完手术不到两小时。”吴钊回想起来仍然惊讶于速度之快。

吴钊对门邻居是小两口带个孩子,此前也是京津两地通勤。现在,一老一小两家人越处越亲,吴大姐在2022年认了邻居当干女儿,“天津就是我第二个家了”。

当前,京津冀携手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先行区、示范区,异地就医报销等堵点逐步打通,两市数百万老年人将享受更多“双城”变“同城”的便利。

“产业圈”中的奋斗者:拓展新天地,产值12亿

杨万坤乘坐高铁往返京津。(采访对象供图)

杨万坤乘坐高铁往返京津。(采访对象供图)

10年来,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天津主动与北京对接,促进“北京研发、天津转化”落地。截至2023年底,天津两大承接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突破6500家;同时,京津冀联合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产业协同走深走实,“产业圈”越划越大。

今年51岁的杨万坤便是沿着产业链来到天津的。

2014年,杨万坤所在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了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轨道交通制动系统和牵引系统。2021年,杨万坤到天津担任公司总经理。

近三年来,杨万坤几乎每天都往返于北京海淀和天津武清之间。为了赶时间,他在北京坐地铁4号线习惯在最后一节车厢,到站后这里离电梯最近,可以直接升到高铁站进口。他还养成了在高铁上梳理工作思路的新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万坤和同事的努力下,新企业在天津扎根、成长,从2014年公司注册,到2016年一期生产性项目建成,再到2023年公司产值突破12亿元,企业越做越大。现在,公司平均每天有超过300套制动夹钳下线,装载到复兴号、和谐号高铁上。

“协同发展为公司开辟了新赛道,也给我带来新机会。”在京津城际铁路上,杨万坤这样评价自己奔波的三年,“未来,还将有更多机遇等着我们去创造”。

(责编:袁勃、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