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7:44:54 来源: sp20241215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意义重大,不仅极大改变了中国面貌,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化改革不停顿,扩大开放不止步,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动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中新社 “东西问”特推出系列策划,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地方发展等维度对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学理探究。敬请垂注。
中新社 北京12月12日电 题:什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观”?
作者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经过4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准确理解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对于中国更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世界更好读懂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离不开和平与发展这一主线。而中国之所以坚持和平发展,有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市场机制的选择,也有对国际大势的判断。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保发展,是中国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深刻理解,也是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具体体现。
传统文化基因影响中国对外交往行为
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文化”根植于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中,其背后的象征含义是破解中国人性格和中华文化基因的密钥,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很多西方人认为龙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是邪恶暴力的象征,其实这绝非龙的本源本义。多数学者指出,龙是多种图腾融合的综合图腾神,其综合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不同氏族融合的过程,这恰恰说明了中华文明植根于包容开放、内蕴多样性与一体化和谐统一、追求和平与平等的文化基因。
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刘淮宇 摄
龙图腾的由来与形成,对于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选择和对外交往行为有启示意义。正如龙图腾是从基于融合的演进方式发展而来一样,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也更倾向于合作导向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并且与对抗性或征服性的一体化相比,彼此融合的一体化成本更低,也更容易为各方所接受,这种理念选择已深刻蕴含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也逐步实现从追求自身发展到推动共同发展转变。外界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实现自身发展,但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获取对外开放的收益;同时,发展起来的中国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2023年5月5日,首届湖南(怀化)RCEP经贸博览会在湖南怀化开幕。除本国企业外,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老挝等RCEP成员国的112家企业带来了当地的咖啡、燕窝、茶叶、红酒、水果等特色产品参展。杨华峰摄
可以说,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不断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和促进各国高质量发展与共同繁荣作出贡献,在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所扮演的先行者角色
学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着重论述了一国繁荣发展的逻辑。在斯密眼中,经济发展表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人均收入增长的唯一来源;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基础条件,则是市场规模的扩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市场规模扩大—分工和专业化加强—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收入上升—经济增长。对以上增长逻辑加以简化后可得出结论:经济繁荣来自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即所谓“斯密定理”或“绝对优势理论”。
中国过去45年所见证的经济奇迹,主要源泉之一在于伴随市场规模拓展获得巨大的“得自贸易的收益”。然而在现实中,技术进步自始至终与市场规模拓展并行,并主要体现在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有时甚至还决定了市场规模拓展的速度和边界。
2023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特斯拉汽车携多款车型亮相。图为Model X Plaid吸引参观者。骆云飞摄
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市场规模扩大,都不是没有条件的。所谓“条件”,简言之即交易规则,以及基于其上的制度安排。由此一来,中国发展奇迹赖以实现的条件便是三位一体的:“得自贸易的收益”“得自技术进步的收益”和“得自制度完善的收益”。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三个条件都有赖于和平的内外部环境。没有和平,一切便无从谈起。
2023年5月,广东省广州市,采购商在第133届广交会上挑选食品产品。陈骥旻摄
就中国奇迹而言,改革开放扮演着逻辑上和实践上的先行者角色。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中国发展,为世界和平带来更多保障。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增长,对想诉诸武力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震慑。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全球分工,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这也帮助降低了全球范围内“非和平选项”激增的可能性。可以说,和平既是中国发展的保障,而发展的目标也是为了和平。
2023年5月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大船频靠、泊位爆满,生产一派红火繁忙景象。韩加君摄
以开放格局推动完善全球治理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以自身发展为促进世界发展注入新动能。从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再到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方式更加创新、层次更加深远。这其中蕴含的一个重大价值,便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在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甚至支配地位。随着各国综合实力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这为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意味着中国不仅应该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应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平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实际上,中国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相继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中国方案。
2022年12月18日,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进行。这是中企在海外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专业场馆。在中企统筹下,来自15个国家的110家大型分包企业、4600多名建设者共同参与了项目建设。富田 摄
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通过对外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正不断丰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带来新的希望。(完)
专家简介: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出版《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1992)、《国际经济政治学》 (2008)、《美国行为的根源》(2015)、《中国和平发展道路》(2017)等著作。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