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之变:工作攒钱、激活经济,“摩托车热”背后的致富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3 15:36:27 来源: sp20241223

  在印度尼西亚莫罗瓦利县的Bahodopi镇,每天早晨,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都会准时出现在青山工业园的停车场。五个小时后,在遥远的东非国家卢旺达,中辰科建的员工们也正骑着摩托赶在去工地的路上。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稀奇事,但在十三年前,整个莫罗瓦利县只有寥寥几辆二手摩托车,卢旺达的本地员工也常常步行数个小时上下班。对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百姓来说,中国企业的到来,正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有工作,挣了钱,开上摩托车,不再靠双脚赶路,一幅幅生活画面的转变,映射出共建“一带一路”让世界更美好的理念实践。

  从跑步十几公里 到骑着摩托车上班

  2010年,来自广东的民营企业中辰科建集团刚刚入驻东非国家卢旺达时,作为中方团队的一员,陈丽生常常看到住在郊外的工人们走路上下班。

  “对从乡下来打工的本地人而言,城里的房价比较贵,大多会在郊外合租,”现任集团东非区总裁的陈丽生说,回忆当时的情景,她仍然印象深刻,“公交车只有少数几个点,对工人们来讲坐公交也比较奢侈,所以上下班基本都是步行”。

  甚至,那时有一位员工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跑步十几公里上班,风雨无阻。而这样的坚韧,源自生活的艰苦。陈丽生说:“那时候的当地员工家庭条件都很差,时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大部分人在早餐时就吃一点香蕉。”

  相似的场景在十年前并不少见,在非洲中部国家乍得的工地上,中方员工们一开始也常能见到本地人穿着拖鞋从家步行到工地。

  虽然“长途跋涉”上班最省钱,但在一段时间后,员工们也逐渐意识到这并非长远之计,开始为买一辆代步工具攒钱。

  “攒钱”对于大部分东非员工而言曾是遥远的想法。“我们公司的员工,很多之前靠在工地上打零工,不仅工作不稳定,而且收入每天只有5000乌干达先令(约合人民币10元),只够解决一个人当日的温饱,”中辰科建乌干达工厂的本地员工Cissy说。

  在Cissy看来,现在的企业工资更高,还提供免费工作餐,以前很多人一年都吃不上肉,如今却可以顿顿有肉,这足以让大家满意。而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后,一些员工也逐渐养成了攒钱的习惯。

  “为了工作的稳定,部分高工资的技术骨干一开始购买自行车代步,后来收入不断增长,他们中的部分人又买了摩托车,”陈丽生说:“现在,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干部工作半年左右能买到一辆摩托,普通工人则大概2至3年左右能买到一辆摩托。”

  今天,当人们开着车从乌干达东部的最大城市、工业重镇金甲的主干线上走过去时,几乎每隔几百米就会出现的一座座加油站,让每个人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2013年我们到乌干达建厂时,当地路上还没什么车辆在行驶,更别提私家车,”陈丽生说,“现在无论是厢式货车、私家小轿车还是摩托车,都是遍地开花”。

  “摩托车”热带来新商机 助百姓发家致富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通过开展高水平产业合作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洲雇员本地化率达89%,有效带动了本地人口就业。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对于很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企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工作,还带来了商机,激活当地经济生态。

  在印度尼西亚的Bahodopi镇,还有当地人乘着中企员工的“摩托热”,实现了发家致富。

  2009年,上海鼎信集团和印尼八星集团首次在莫罗瓦利县合作进行红土镍矿的开采,第二年就有个别工人开始骑着摩托车上班,随之而来的商机也被人发掘出来。

  “大概是2011年开始,一位头脑活络的印尼本地人在矿区的支持下,开始经营凭矿山员工工作卡按揭购摩托车的业务。首付10%,每月还贷,12或18个月还完,”一位鼎信集团的工作人员说,“这种节奏员工刚好能承担,又吻合了当地人不兴存款的特点,所以一直生意兴隆”。

  随着2013年印尼青山园区开工建设,落成后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当地员工加入了“摩友”行列。截至2019年,仅园区内的印尼本地员工就有超过12000辆摩托车。工作人员说:“住在周边村庄的印尼员工,很多入职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按揭购买摩托车。”

  实际上,Bahodopi镇的百姓们因为青山园区有了更多“生财之道”。在印尼青山园区内,有一个可供7万人吃饭的中央厨房,厨房所需的鱼、鸡、牛肉、羊肉都是从周边农户那里散买的。

  除了食物,青山园区的项目建设还需要大量的石、沙,而这些也成为了当地人的致富机会。工作人员说:“我们买了若干台抽沙机,让当地居民到现场学习并赠送给他们,村民很高兴,产出了河沙、碎石,办齐政府相关手续后又出售给了工地。”

  从寥寥数辆摩托车到上万辆摩托车,从跑步十几公里到骑着摩托上班,从农民、渔民到现代化产业工人,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是Bahodopi镇和更多共建国人民奔向富足生活的十年。街头巷尾日益常见的摩托车,讲述着中国企业与当地百姓共同发展的致富故事。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