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多亿斤到1.3万亿斤 “中国饭碗”端得稳、端得牢

发布时间:2024-11-30 10:30:13 来源: sp20241130

  央广财评|从2000多亿斤到1.3万亿斤 “中国饭碗”端得稳、端得牢

  在吉林通化,66万多亩水稻进入成熟期,稻田一片金黄滚滚,金秋开镰稻谷香;在黑龙江北安,1460多万亩大豆迎来丰收,收割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全程机械化最大限度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在新疆巴楚,旋耕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片片冬小麦田完成播种……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4日,全国秋粮已收获近四成,冬小麦播种已全面开展,冬油菜已播种超过10%。秋风送爽,全国多地呈现秋粮抢晴收获、小麦油菜趁墒播种的繁忙景象。

  仓廪实,天下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000多亿斤。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实施,我国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在2015年突破13000亿斤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比1949年增加1万多亿斤,增长5.1倍。

  近年来,随着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逐渐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我国不断调活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在稻谷、小麦等重要口粮作物占比保持稳定的同时,多措并举快速提升大豆、玉米以及杂粮和薯类产量,2023年大豆产量较1949年增加315亿斤,玉米产量突破历史新高,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持续完善区域布局,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现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主销区粮食自给率逐步提高。我国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质效,202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砥砺奋进七十五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多元、协调发展”的历史转变,“大食物观”成为近年来农业领域的高频词,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构建。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阔步向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农业科技突飞猛进、农业生态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上;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各部门正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紧推出各项产业促进措施。今年8月份,农业农村部提出,聚焦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着力做好农业农村重大投融资项目谋划储备,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9月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门提出,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新增纳入报废补贴范围的机具种类,提高报废补贴标准。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将继续谱写新篇,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央广网评论员 冯方)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