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星河闪耀

发布时间:2024-12-05 12:05:29 来源: sp20241205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唐胜杰在中国空间站拍摄的浩瀚宇宙。   新华社发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在垂直转运中。   汪江波摄(新华社发)

  极目楚天,共襄星汉。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从神舟十八号乘组确定,到一系列展览和科普活动,今年的“中国航天日”精彩纷呈,展现了中国航天逐梦太空的新进展,播撒着航天梦想的种子。

  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展望未来,中国航天的任务更密集、探索更深入、成就更可期。

  

  空间站“换班”

  4月24日,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正式公布——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都是80后,将于4月25日晚乘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换班”。

  2023年10月,神舟十七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入住中国空间站。6个月的时间里,“神十七”乘组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其中首次完成了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即对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

  在轨期间,大量空间科学实验、试验项目稳步推进,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据介绍,神舟十八号将上行实验装置及相关样品,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共将实施4次飞行任务。除已经进入太空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和即将发射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之外,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也将在今年发射。中国空间站将上演两次在轨“换班”,6名航天员将陆续进驻“太空之家”。进入常态化运营的中国空间站,将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载人登月在望

  今年3月,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并成功完成在轨对通测试。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任务的“关键一环”,鹊桥二号架起了地月新“鹊桥”,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2023年,中国启动载人登月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飞船、着陆器已基本完成力热试验产品研制,火箭正在开展各型发动机地面试车,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载人月球车、月面载荷方案。

  今年上半年,嫦娥六号将择机发射,开展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的10次月球采样返回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体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专家介绍,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在国际合作方面,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此外,中国已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申请,后续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相关任务也将面向世界公开征集合作方案。

  火箭家族“上新”

  2024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目前,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计划在海南文昌的我国首个商业发射场完成首飞箭的发射任务。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首型3.8米直径单芯级液体运载火箭,两级构型,一级采用四台推力1250千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两台推力180千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长征十二号将的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除了5米直径的长征五号之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通常为3.35米直径,固体运载火箭则更为“苗条”,直径普遍在3米以下。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则首创了3.8米箭体直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曾文花介绍,这一直径既能将火箭用铁路运输至各发射场,又可以实现箭体直径与发动机数量的最佳适配,实现能力拓展和一箭通用,为未来重复使用火箭奠定基础。

  去年7月,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机会首次在网上公开竞拍,火箭计划今年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继承了长征六号、长征六号甲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和产品,作为一款新型单芯级全液氧/煤油动力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采用两级构型,可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4吨,具有可靠性高、发射成本低、适应能力强、履约周期短等特点。

  商业航天加速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商业航天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商业航天扶持政策持续出台,商业发射屡创新高,技术发展取得突破。过去一年,朱雀二号遥二、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取得成功……今年,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延续惊艳表现。

  日前,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关键进展。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是长征八号的专用工位,塔架高83米,包含固定勤务塔、发射台等11类设备设施。与传统发射工位相比,其取消了导流槽、采用模块化钢结构发射塔架方案,使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

  2024年,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有望迎来首次商业发射,该发射中心的二号发射工位也已完成导流槽主体封顶,计划于5月底完成设备现场安装调试。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