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 看看“未来之城”长啥样

发布时间:2024-12-23 22:12:41 来源: sp20241223

  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昨天开始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球隧道工程产业链的近200家参展商,带来了他们顶尖技术产品。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一系列智能技术装备不仅亮眼,而且已经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

  走进展厅,记者首先被眼前一台刚刚揭幕的新装备吸引,这个橙色的汽车不是用来运货的,而是全球首发的隧道智能综合检测车。

  总台央视记者 郑连凯:虽然受到空间的限制,检测车上的装备不能伸展手脚,但是它的全身都是智慧装置,上面方形箱子里装的是雷达检测系统,它可以确保检测车在隧道内以时速80公里运行时,快速给隧道做一个全身体检。正是看好了它的这一功能,塔吉克斯坦相关部门在首展当天就签下了订单。

  可以给隧道做体检的,不仅有这种大块头,也有这种便携式的“机灵鬼”。你看它就像我们电视记者经常用的这个编辑本一样,可以随工作人员在超大设备不能进入的异形隧道内,探测前方100米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岩溶、断层等不良地质,确保列车安全运行,这一技术处于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郑连凯:再来看一款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的模型,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按1∶20比例缩小的模型,实际上它的直径超过15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它的体重约3900吨,相当于2000辆家用汽车的重量。而且它最绝的是,在中间这个位置可以自带隧道管片,一边掘进,一边安装,比普通的掘进方式节省20%的时间。目前它的实物正在即将贯通的格鲁吉亚南北公路隧道上作业。

  不光是掘进速度快,盾构机刀盘的焊接也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了。这个形似手臂的焊接机器人,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技术平台,实现刀盘焊接路径的全智能化控制,它可以在减少人力40%的情况下,提高工效50%,在南通至宁波高铁的苏州东隧道内,这项行业领先技术已经成功应用。

  2024世界隧道大会专业展厅的面积达到了20000平方米,这里汇聚了国际隧道协会成员单位的近200家展商,涉及隧道建设、材料、装备、设计、施工、科研、高校等类别。展览规模创50年来新高,展会期间中外展商还将举行一系列洽谈、签约活动。

  开发地下空间

  成就“未来之城”

  在本年度世界隧道大会上,地下资源促进全球可持续未来的话题引发关注。通过不断发挥创造力挖掘地下空间潜能,构建更紧密的社区和优质公共空间,“未来之城”值得期待。

  总台央视记者 李伟代:展馆里的这个沙盘,展示的就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的场景,地面之下,未来可以开发成为地下管廊、地下场馆、地下农场等等。再往这边,通过穿江越海的隧道,可以解决交通和能源等方面的传输。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就是两条地铁之间的联络通道;而这种竖方向掘进的空间,可以用来做通风井和地下停车场。

  其实,沙盘里的不少场景已经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就在深圳前海城市新中心,这个被称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湾区书城正在加紧建设。它与深圳地铁5号线宝华路站直接联通,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是地上面积的近3倍。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湾区书城项目主任 张韬:地下联通通道与周边城市和区块完整连接,建成后项目屋面是一个市政公园,通过地下八个连廊通道,可以与周边公共设施形成一个沉浸式文化体验目的地。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即将通车的东六环路改造工程隧道把7.4公里长的东六环路引入地下,不但能打通现有的多条地面道路,缓解东六环路交通拥堵的现状,还能够织补城市空间,让多个功能区组团融合发展。原有路段改造的公园,将为市民提供约50公顷的绿色空间。

  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总经理、国家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高红兵:从节能从综合利用的角度,更符合我们整体发展趋势,满足了大家对出行、生活等各方面的一些需求,这是有效解决我们大城市病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目前,我国建成地铁8543公里,显著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建成地下综合管廊5100公里,城市集约发展让城市韧性更强。我国建成的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超过5万公里,打通“咽喉要道”,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 普莉希拉·P·纳尔逊:中国地下空间的发展是一个现象级的成就,有很多建设方面的经验是值得世界学习的,特别是中国对地下空间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在一些新的城市旧的城市都有广泛运用,所以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的样例。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地铁和地下综合管廊,绿色、低碳、智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成一个个地下综合体、地下交通枢纽、地下街区、地下管廊等地下空间设施,让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生活更便捷。(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