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布洛芬”能治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09 10:22:02 来源: sp20241109

  二次元宇宙,又诞生了新晋顶流。这段时间,动漫角色“吉伊卡哇”的周边商品,在年轻人中掀起热潮。连夜排队、限购一刻钟、上架3天卖出800万元……这一切只为几个简笔勾勒的卡通角色之火爆,让局外人直呼“看不懂”。(5月7日上观新闻)

  “吉伊卡哇”何以登顶年轻人的“心水”榜单?作为“Chiikawa”的音译,“吉伊卡哇”的中文直译就是“小可爱”。仅从这个名字,观众就能对其呆萌的形象探知一二。不过,让不少观众着迷的并非只有其可爱治愈的画风——相较于其他呆萌IP呈现的欢乐情节,在“吉伊卡哇”的世界架构中,货币交易、考“除草师证”等情节都与现实生活深度关联。以主角多次考证后出现情绪波动为例,这种“反乌托邦式”的剧情设计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成为了很多人的“电子布洛芬”。

  “电子布洛芬”,都在治什么?

  毫无疑问,这首先是颗“情绪药”。当下,不少人疲于工作和生活,在网络“海域”寻求精神释放。于是,《甄嬛传》《武林外传》等下饭剧成为“电子榨菜”,为公众的休闲生活增味;“线条小狗”“卡皮巴拉”“吉伊卡哇”等层出不穷的二次元IP,轮番挤占年轻人的表情包。通过发送或治愈或“发疯”的表情包,不少人找到了表达、宣泄情感的突破口,从而实现负面情绪、精神压力的释放。

  这同样是颗“社交药”。提到喜爱二次元文化的原因,角色之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是吸引很多人“入坑”的关键因素。而在现实生活中,从贴吧、论坛到微博超话,在线社群的发展,给更多“同道中人”提供了充足的在线交流和分享的空间。公共平台的在线互动、私域聊天的表情包斗图,相约“面基”(线下见面)……在兴趣型社群中,共同爱好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信任的基石,让他们在相同爱好的基础上搭建“朋友圈”、成为小伙伴,以此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换个角度看,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二次元文化更是颗“补偿药”。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诚然,年轻人为二次元文化“慷慨解囊”的背后,是在为自己的热爱买单。但不能否认,这其中仍有部分群体在进行补偿性消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自己成为可以“做主”的大人,把自己重养一遍、慷慨“宴请”小时候的自己,成了很多人与过去和解的出口。从这个层面,“电子布洛芬”疗法,未尝不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精神内耗实施的一种“自救”。

  在枯燥乏味的世界里寻找幸福,是“吉伊卡哇”向观众传递的世界观。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出于情感、社交需求还是对自我的补偿,“电子布洛芬”都承载着年轻人努力生活、珍惜情谊、寻求安定的美好愿望。不过,“是药三分毒”,使用“电子布洛芬”也要适度,莫因过度用药适得其反。 (广州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