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01:01:45 来源: sp20241106
“免密支付”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的‘免密支付’功能,直到手机频繁收到账单提醒,才发现平台账号被盗,对方通过‘免密支付’消费了5000多元。这种事关会员安全的操作提示应该设置在明显位置,不能让消费者糊里糊涂‘被免密’。”近日,山东青岛市民李先生向媒体记者讲述了自己账号“失窃”的经历。
李先生曾邀请21岁的信用卡业务员杨某上门办理信用卡和POS机业务,许多流程需要在本人手机上完成,李先生将手机交给杨某操作,自己则在店里忙其他工作。在办理过程中,杨某帮李先生在网购平台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此后,杨某又使用李先生的手机验证码在杨某的手机上登录了李先生的账号,而李先生并不知情。随后半个月,杨某利用李先生的账号进行了18笔消费,累计5000余元。收到账单提醒的李先生立即报警,随后杨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免密支付”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便捷方式。无需输入密码或者刷卡,只需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就可以完成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首先,“免密支付”的便捷性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由于不需要验证身份信息,一旦手机或者其他支付设备被盗,不法分子就可以轻易进行消费,给用户造成损失。一旦用户生物信息被窃取,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隐私泄露风险。
其次,“免密支付”存在技术安全性的隐患。虽然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在支付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技术本身也并非十分安全。有报道称,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模拟指纹或者使用高清照片等方式来进行欺骗,从而完成支付。这就需要支付平台和设备厂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障用户的支付安全。
针对“免密支付”的安全隐患,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解决。支付平台和设备厂商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防止不法分子的欺骗;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免密支付”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只有用户、支付平台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保障“免密支付”的安全性,让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能够免于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的风险。(郭元鹏)
(责编:彭静、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