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11-25 17:42:27 来源: sp2024112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教育、科技、人才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共同支撑引领着新质生产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高校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新征程上,广大高校要勇担使命、贡献力量,努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科技创新体系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能够持续打造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等在内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汇集多学科优势力量,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出颠覆性创新成果,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可以持续推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创新资源聚集地,能够积极引领并深度参与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汇聚的创新生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增长引擎,可以拓展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全要素驱动、多领域耦合、高能级跃升和跨越式发展等特点,都离不开经济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因此,坚持系统观念,在更大范围创新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统筹推进三者协同融合,在更宽领域联动实现三者开放循环,才能催生更强大的创新合力,构建更先进的生产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要遵循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回应社会发展需求,加速推动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

  以有组织人才培养,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大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靠新型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坚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有组织地培养造就更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动能。要适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构建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多层次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新体系,有组织地将人才培养与重大科研任务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有组织地推进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强化校地联动、校企互动,积极拓宽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渠道,建立科、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让人才资源转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以有组织科学研究,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强引擎。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有组织科研,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模式更迭,从被动接单向主动服务转变。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强化前瞻布局,加强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设计,积极推动科研范式转型,提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二是能级跃升,从限域生长向交叉育新转变。要主动与政府、企业对接科研需求,围绕重大攻关任务,强化科研资源配置,打破学科壁垒,布局培育跨领域、跨机构、跨学科的大团队、大平台,推进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三是集智攀高,从逐热陪跑向前瞻领跑转变。要发挥人才评价等政策“指挥棒”作用,加大力度培育战略科学家,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鼓励他们主动进行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弘扬科学家精神,成为科技领跑者、前沿开拓者,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以有组织社会服务,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更优生态。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创新的策源地,在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有组织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促进新质生产力各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比如,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基础,与行业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推进高端原创技术突破。再如,可通过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平台,开放创新资源、引聚创新力量,以技术创新为目标,高效攻克关键“卡脖子”技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09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