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6:54:48 来源: sp20241125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通讯员 王阿敏
最近,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三道窝铺村的村民迎来了一件喜事,期待了半年多的村中心法治文化长廊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与此同时,村居法律顾问曾京辉律师特意在长廊开放当日为村民们带去了一场法治讲座。
“在法治长廊里,单纯的法条内容少了,以案释法的故事多了,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一看就懂,非常不错。”“刚听曾京辉说,这里面的内容会定期更新,咱们需要啥主题,可以随时跟村里报。”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在长廊里,时不时驻足观看讨论着两侧展示的普法案例、法条释义,这个集知识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不仅为村庄增添了“新装”,更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据了解,“八五”普法以来,怀柔坚持将法治与文化相融合,推动建成“区、镇乡街道、村居”三级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体系,保证每个村居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并了解群众所需,实现精准化内容制作。
同时,怀柔区不断完善“文艺搭台 法治唱戏”机制,将30余支文艺演出团队打造成法治宣传队,实现文艺、普法融合推进,提高普法宣传实效。2023年怀柔区率先在全市启动法治文艺大赛,先后开展法治文艺巡演554场,实现了全区284个行政村、35个社区法治文艺巡演全覆盖,把法治文化“大餐”送到群众身边,浸润群众心田。
守正创新,只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新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我们发现不少年轻人对AI主播、短视频等很感兴趣。”怀柔区司法局副局长孟伟说,对此,怀柔区积极研发相关普法产品,于2023年1月正式推出了AI主播带您学“典”普法栏目,首次引入AI虚拟数字人为群众讲解民法典中的法律知识。
“大家好,我是‘怀小法’,我将代表‘怀柔普法’为大家带来民法典系列小知识……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民法典的法律知识需求,欢迎通过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联合学‘典’智囊团,邀请AI主播,竭诚为您答疑解惑。”就这样,“怀小法”成为群众身边的智能化普法代言人。
一年来,“怀小法”累计播出50期节目,内容涉及物权保护、遗嘱、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等诸多方面。“怀小法”也从起初只会解读简单法条的“职场小白”,成长为能够熟练以案释法的“职场精英”,从起初只懂得面向社会大众泛泛而谈,成长为能够结合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精准普法,在春节、妇女节等节日还会为“粉丝们”带来节日专场的“法治服务管家”。
“马所,你们啥时候再拍视频呢,我还能再演个啥角色?”长哨营满族乡司法所所长马海燕和工作人员刚走到杨树湾村村委会门口,在旁边空地歇脚聊天的吴老太就笑呵呵地问道。
吴老太所说的“视频”,是长哨营乡司法所推出的“法治小剧场”普法短视频。之前,司法所将吴老太和邻居多年来的矛盾纠纷编成脚本,在征求双方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拍摄调解小视频的形式来主持调解,最终化解了一段“恩怨”,也激发了吴老太作为普通群众参与学法普法的积极性。
“八五”普法期间,怀柔区鼓励各普法单位探索普法新形式,长哨营乡、喇叭沟门乡等司法所就地取材,把区域内的一些真实案例和一些热门内容、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等编成故事脚本,通过邀请基层法律工作者、乡村“法律明白人”、纠纷当事人等参与演绎,并制作成一个个幽默、接地气的短视频作品,在乡村宣传大屏、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深受群众喜爱。
截至目前,怀柔区普法志愿者们已自编自导自演制作了30多个普法短视频,用短、平、快的传播方式,及时宣传法律知识、推广法治活动,推动普法宣传生活化、即时化、趣味化,形成独具怀柔特色的法治宣传模式,普法质效显著提升。(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