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1:48:20 来源: sp20241205
本报赣州6月4日电 (记者朱磊)“织带上的每个字,都是从最后一笔开始。”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桃江学校,市级非遗项目龙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承人廖秋华,正手把手教授学生如何编织带。
2023年3月,廖秋华被聘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技能导师,这也是龙南客家织带技艺第一次走进大学课堂,成为一门高校专业课程。为进一步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龙南市成立了非遗传承人协会,建立现代学徒制度。截至目前,龙南已经在乡镇设立15个非遗传习所,在传统村落建设9个非遗传承点,每年培训非遗人才1600余人次。
此外,龙南市还创办客家非遗学院,与高等院校、学术机构、文化企业合作,聘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和企业负责人担任客座教师,开展非遗研究、教学和产品开发等工作。同时,龙南市推行非遗传承人专岗机制,吸纳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入职,在景区配备若干非遗传承人岗位,常态化展示非遗技艺,并推动非遗企业建立非遗技艺工序研发机构。目前,全市65%以上的非遗传承人被聘请到相应非遗企业和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5日 12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