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7:26:57 来源: sp20241215
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公众如何参与?为了调动公众积极性,让大家在节能减碳过程中既付出努力又得到实惠,碳普惠机制和个人碳账户应运而生。
碳普惠是绿色低碳发展领域针对公众参与减排的创新机制,让大家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可以得到激励。个人碳账户是碳普惠机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可视化每个人的减排贡献,帮助普通人算清“碳账本”,是为个人提供减碳激励的基础。
在我国,各方主体参与建设个人碳账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推出的相关产品有上百种。其中,推出主体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地方政府,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地方推出了个人碳账户产品;一类是企业,包括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有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需求的企业,用户可以在出行、外卖、二手交易等APP看到自己的碳账户;还有一类就是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参与其中,将个人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创新的重要工具。
通过碳普惠机制,公众的绿色减排行为可以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被量化、记录,生成自己的碳账户和汇总的碳账本。比如,选择公交地铁出行、进行垃圾分类等,都会被量化成减排量并记录在“碳账本”中。通过碳普惠平台,政府、企业都可以给公众减排行为赋予激励。
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是个人碳账户、碳普惠机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激励有三种模式:一是实物奖励,通过搭建碳普惠平台,让更多企业带着资源、产品加入,用于奖励公众的碳减排行为;个人可以兑换优惠券、优惠商品,也可以参与公益活动等。二是资产累积,个人“碳账本”是除了实物、货币资产外的另一种资产,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合理碳资产,可获得行政优惠、荣誉奖励,比如享受贷款低息、获颁荣誉市民等。三是碳普惠减排量交易,一些碳交易试点城市的主管部门已给带动用户减排的企业签发了碳普惠减排量,并实现碳普惠减排量交易。企业将碳普惠减排量的交易收入返还给参与减排的用户,让用户享受践行低碳行为带来的实惠。
推广碳普惠机制和个人碳账户,需要全社会努力协作。政府需要持续推动碳普惠政策出台,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碳普惠机制和个人碳账户的宣传和推广。2022年《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团体标准出台,对公众的衣、食、住、行、用等7大类40项低碳减排行为进行了分类和测算,为公民如何践行绿色减排行为提供了指引。企业也应该积极推动碳账户建设,与政府的碳普惠平台合作,并与自身绿色转型结合。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持续开展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创新,通过金融手段推动个人碳账户应用。各方应形成合力,从经济、社会、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形成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共同引导公众低碳行为的养成。
(作者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本报记者寇江泽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