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3:44:13 来源: sp20241127
西藏拉孜县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
“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人民日报记者琼达卓嘎 人民记者吴雨仁
清晨,太阳刚升起,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一脸担忧地走进村委会,找到村支部书记开尊,忍不住问道:“今天天气适合耕种青稞吗?”
“这几天一直在检测村里农田的土壤养分情况,也看了村里的农业气象监测站情况,今天开始可以陆续地进行种植了,不过油菜花和土豆还要再等等。”开尊说完,达瓦加拉立马开朗了起来。“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个平台,耕种就不用再担心‘天’变脸了。”达瓦加拉指着村委会墙上挂着的LED数字大屏幕,一脸好奇。“虽然我看不懂,但是只要来村委会咨询,自家农田是否适合种植,都可以在这里看得到。”
唠完嗑,达瓦加拉从村合作社拿了旋耕施肥播种机的钥匙,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前往了农田……记者赶到农田时,达瓦加拉正在拖拉机的驾驶室里,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数字监测盒,“这个在每个农机具里都装了,之前我也参加了县里的应用培训。”达瓦加拉说,现在耕种一体机这么方便,我们当然也要用好这个系统,方便县里实时掌握耕田情况,这样我们以后耕种就会越来越科学了,粮食损失也会越来越少了。
达瓦加拉家农田面积120亩,算是村中大户,其中90多亩用来种植青稞。“过去家里的6个劳动力一年到头在农田里埋头苦干,没有多余的劳力去养家糊口,虽然能吃饱,但是经济确实困难。”达瓦加拉说,如今家里从耕、种、收只需要夫妻俩,其余都外出务工,解放了家里的劳动力。
为解决村里外出务工与住家耕种劳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坚达村成立了十善农业机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探索以耕地入社解放多余劳动实现增收致富。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该村每年共解放劳动力120人,实现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元。
达瓦加拉也是合作社一员。他还每年可以从合作社拿到7000余元工资。去年,达瓦加拉家庭收入达24万余元,青稞产量有6万多斤。“今年有了更加科学化地种植,我相信今年的产量一定会比去年高。”达瓦加拉高兴地说。
拉孜县是西藏有名的粮仓。近年来,拉孜县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用数字化和现代装备等高科技手段推动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拉孜县正在创建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实施数字化管理,主要用于青稞种植过程的记录,同时可以实现耕地矢量化管理,农情实时化监测、农机可视化作业、农技系统化帮扶、种植全程化追溯等。”拉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次仁说,为青稞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在线帮助,对青稞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数字化变革,从而实现减少灾害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强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最终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2023年,西藏自治区投入1064.96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拉孜县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81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到84%。今年,全县农业机耕、机播、机收“三项”作业率将从去年的80%提高到85%左右,村民可以解放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