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格局”绘写“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1-23 08:06:07 来源: sp20241123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以贯之的”。在今年4月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西部历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占国土面积七成多,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多,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回望世纪之交,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0%左右,如何推动西部地区发展提上国家议事日程,“西部大开发”第一次出现在了党中央的文件中。

  进入新时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实施,西部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在新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把新疆置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擘画未来:“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起来,新疆将可能成为繁华的中心。”

  考虑到“我们的主要家当都摆在沿海一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创造性提出“新时期、新时代还是有一个大后方的概念的”,指出“你们这里也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增长极,一个新的动力源”。

  新时代的大后方,“意义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有着深远眼光和战略统筹。

  2023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6.9万亿元,占全国的21.5%。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循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西部这片广袤热土发展大有可为、未来不可限量。

  (一)

  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三位一体,有机统一。把大保护放在首位,是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的战略谋划。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揭示了发展和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彰显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对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大意义。

  三江源,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一想这里是国内生产总值重要还是绿水青山重要?”

  在西藏,指出“在这里,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陕西,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对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

  “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站在国家的、全局的高度,我们更能体会到“大保护”对于中华民族的战略考量。

  自2021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以来,园区内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

  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动真碰硬,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一抓到底,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现绿进沙退……

  没有大保护,就没有西部生机勃勃的今天,更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并非不要发展,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没想到,空气也能卖钱。”今年初,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66户村民领到了6.1万余元“年终奖”——碳汇收益资金。实施森林增汇、碳汇计量监测、碳汇交易与融资,上线宁保绿碳产品,生态红利看得见、实打实,村民们保护森林劲头更足。

  同一条河流,曾是两种景况。面对赤水河“分河而治”难题,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按照1∶5∶4的比例共同出资,设立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三省攥指成拳,推动赤水河水质发生根本性好转,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

  大保护走出了新路子,不仅在于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以绿色优势厚植发展优势,更在于通过高水平保护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

  新疆红旗农场,巧用资源“造海”,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各类海产品“游”上百姓餐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采用“洗盐+滴灌”方式选育耐盐碱作物油葵,2023年喜获丰收,亩产近250公斤。作为高水平保护的重要课题,白花花的盐碱地经过综合整治和利用,变身鱼虾养殖场、饲草种植地、增产大粮仓,打开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推动一块煤裂变成一滴油、一块布、一根丝。2023年5月,宁夏300万吨/年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整体建成投产后,减排二氧化碳总规模相当于每年植树近2700万棵、停开经济型轿车近180万辆。实践表明,高水平保护,能够驱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

  “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是读懂区域重大战略的一个切入点。

  有学者指出,战略,一直是中国现代发展奇迹中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优势。大保护,体现的正是战略思维,着眼的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为的是“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二)

  接壤十三国,联通东西方,西部地区自古便是东西方贸易枢纽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对于西部来说,大开放正是做活“棋眼”的重要一步。

  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致力“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交叉联网的枢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意义重大。

  把握开放发展的大势,如何发挥区域联通的优势?必须正确处理全局和一域的关系。

  不临边、不靠海,重庆却从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

  从重庆到广西钦州南下,比沿长江黄金水道、经东部沿海再南下节约了10多天甚至20天——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赛力斯汽车零部件出口印度尼西亚,物流成本下降约50%。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更多“重庆造”跨越山海、走向世界。2023年“新三样”出口88.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曾经“路到头、人到头”,如今新疆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2.7%,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曾经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如今西藏努力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南亚数字港完成主体建设,拉萨综合保税区建设跑出开放加速度……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个内陆变前沿的故事告诉我们: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找准发力点、着力点,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就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

  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如何彰显西部之力、展现西部之能?关键要把握好对内和对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务实合作。”

  贺兰山下,宁浙电商创业园一头牵着浙江义乌、一头连着宁夏贺兰,在塞上江南和国际市场之间,搭建起一条“网上丝路”。通过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宁夏特色农产品走向了更多人的餐桌,国货出海越发顺畅。2023年宁浙电商创业园销售额达到2.13亿元。

  2023年底,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建成开园。发挥毗邻中老铁路货运站优势,科技城联动式导入长三角产业,创新推出“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等合作模式。以科技城为支点,从上海到昆明再到磨憨,一条连接中国中西部至南亚东南亚门户的产业协作之路越走越宽。

  一个创业园的连接照见开放的深度,一座科技城的崛起见证合作的广度,从中可以更好把握东西协作、双向互济的价值,更能体会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统筹推进对内和对外开放,西部地区不仅能成为东西双向开放的桥梁,也能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如何在开放环境下激发西部发展优势和潜力?尤须处理好大开放和大开发的关系。

  2023年12月,满载32吨延安苹果的冷链物流车队一路向西,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至哈萨克斯坦,这是延安苹果首次出口至中亚国家。优质优价的延安苹果“扬帆出海”,让果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陕西的水果、内蒙古的稀土、甘肃的有色金属、西藏的唐卡……正因为融入了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西部地区的土特产卖出了好价钱,独具特色的产业加速成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这个角度看,大开放本身就是大开发。

  越开放,就越主动,越自信。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

  “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西部地区积势蓄能,活力十足。

  (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宜宾,曾因酒闻名、有着“酒都”美誉,短短几年,已跃升成为“动力电池之都”,其奥秘是什么?

  依托长江主航道的优越区位、得天独厚的锂矿资源,引入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构建从原材料到电池电芯、再到回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建设运行3个院士工作站及13所产研院,构筑起产业人才蓄水池……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把优势做足,把动力拉满,一路高歌猛进。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销量占全国的15.6%。

  陕西追“光”而行,打造千亿元级光子产业集群;贵州追“云”逐“数”,加快由存储中心向存算一体转变;甘肃“风光”无限,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产业向“新”、发展提“质”,关键就在于扭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西部地区发展新动能必将加速形成。

  西部地区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区域间发展水平有高有低。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发展动能,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协同发展正是一把金钥匙。

  谈及成渝区域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寄望两地“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全面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广西将粤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自身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结合起来,打开了转型发展空间。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桂投资项目到位资金3730亿元,占同期广西全区总量的36.9%。

  同处黄河“几字弯”区域,资源禀赋相当、产业结构相似——

  内蒙古呼和浩特建设光伏产业创新链、包头打造“世界绿色硅都”、鄂尔多斯做强“风光氢储车”,陕西榆林以科技创新引领煤化工产业向精、深迈进……四地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和分工合作,开辟了差异化竞争、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以协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平衡。加强东西部协作、促进区域内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发展互济,正是要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对于西部地区尤为重要。

  比如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作为“两个饭碗”之一,能源事关全局、攸关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再看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在新疆,制定“一库一策”蓄水方案,科学实施塔河干流向开都—孔雀河“以丰补枯”等,构建丰枯调剂和多源互补的流域水网格局……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四维”发力,推动水资源管理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

  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突破水资源约束瓶颈问题,发挥水资源在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水支撑,体现的正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法。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能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巍巍群山、滚滚江河……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大美西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六个坚持”重大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锐意进取、大胆开拓、担当作为,西部地区必将在“新格局”的如椽巨笔下绘写“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01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