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8:31:55 来源: sp20241122
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强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亮点。
“新三样”的不俗表现显示了我国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产业链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以及关键技术攻关,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位。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接近50%。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机制造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凭借国内庞大的市场支持和绿色发展战略,绿色产业体系的扩张形成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进程也在提速。近年来,我国绿色工厂遍地开花,绿色工业园区竞相涌现,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以重大工程和项目为牵引,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支撑起绿色制造的“基本面”。不久前,新一批绿色制造名单公布。1491家绿色工厂、104家绿色工业园区、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上榜。初步测算,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一大批绿色工厂能耗水平优于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值。可以说,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化大趋势也催生壮大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我国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碳排放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竞逐的目标,也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力量。宏观政策、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重视,驱动企业对绿色发展的态度已经从“是否要做”转变为“如何做好”,这也成为企业获取价值认同、提升竞争力、抵御风险的重要抓手。
在这场关于绿色竞争力的较量中,我们获得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我国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倍至3倍。从产业看,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还处在价值链中低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能耗产业比重偏高。从产品看,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不会一蹴而就,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