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走在前、作表率

发布时间:2024-12-21 10:13:27 来源: sp2024122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论断,思想深邃、意涵深刻,为新时代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委属高校在国家民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全过程,把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走在前、作表率。

  一以贯之聚焦主线深化改革——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各方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秉纲而目自张,对委属高校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教学、科研、育人要贯彻好的“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办学治校的生命线。

  过去委属高校在研究阐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参与民族识别、传承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委属高校如何守正创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继续发挥应有作用,这既是党中央赋予委属高校的时代使命,也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从委属高校工作座谈会到“三全育人”工作交流会;从委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部署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座谈会,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改革一以贯之,主线层层深入,共识不断凝聚,成效不断显现:

  旗帜鲜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地见效,推动委属高校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夯基垒台,委属各高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中央民族大学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督导检查、执行落实、考核评价等系列机制,有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协调落实。北方民族大学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机构,将民族观考核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各单位分工负责、全校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学校获评第十二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学校、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

  

▲北方民族大学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立柱架梁,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深化科学研究、完善教育体系、抓好人才培养等,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西南民族大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以主线为聚焦的教育教学体系,完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中心的科学研究体系,拓展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的实践育人体系。

  建章立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西北民族大学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委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部署会精神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方案,组建9个工作专班,全面修订完善各类文件、规章制度,全面厘清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

  融会贯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的头等大事落到实处。中南民族大学率先实体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建设,打造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样板学院。大连民族大学强化全体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专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问题”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深入学习研讨。

  通过实施一系列创制性举措,“铸牢”开始进入委属高校章程,引领学校制度体系建设;“铸牢”开始进入考核评价,树立办学治校鲜明导向;“铸牢”开始进入培养方案,全面优化升级课程体系……

  委属高校负责人纷纷表示,我们要按照国家民委党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学科优势,体现办学特色,持续深化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达到“顶天花板”的水平。

  一以贯之聚焦主线立德树人——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终是要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树牢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学生心灵深处。

  “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罐,和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出土的陶罐有什么关系?”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师龚梦川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

  “花纹各有特色,仰韶文化的代表性花纹是玫瑰花瓣纹,红山文化的代表性花纹是几何形龙纹,中间位置的陶罐则融合了两种花纹。”龚梦川一边讲解,一边展示陶罐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对不同地区陶罐花纹的分析,学生们具象地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课堂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委属高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教学中启智润心。

  “我会以此为动力,继续做好班导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和引路人……”在中南民族大学2023年教师表彰大会上,荣获“优秀班导师”称号的音乐舞蹈学院教师王菊发表感言道。

  作为推动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抓手,中南民族大学将班主任“管”的职责与导师“导”的优势相融合,全面实行班导师制度。学校开展班导师统一选聘、统一培训和统一上岗,784名班导师全部聘任上岗。

  一批批专业教师、领导干部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形成了一支优秀班导师队伍,打通了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树人先树己,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中南民族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鼓励和督查‘双管齐下’,一方面将班导师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学院工作年度考核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年度考核。另一方面,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对班导师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班导师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从为13万本科生配备3000多名班导师,到全面推进学生工作办公室实体化建设,建立专项辅导员制度,压实班导师教书育人责任,委属高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机制,特别是加强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发挥广大教师育人主力军作用,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学生与老师“融在一起”。门门讲“铸牢”、事事讲“铸牢”、人人讲“铸牢”蔚然成风。

  

▲中南民族大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生“开学第一课”。

  “在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民大师生的身影。这启发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策门林社区居委会,中央民族大学研支团西藏分团团长解辰龙正在给社区学生上一堂特别的分享课。

  “我们走进社区,给社区学生们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种下民族团结的格桑花。”解辰龙说。

  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是委属高校思政课建设一直坚持的方向。

  北方民族大学成立“石榴籽”大学生宣讲团,面向银川市中小学、高校、周边社区、生源地开展主题文化传播活动,累计开展宣讲服务3600余场次,服务对象5.7万余人次。大连民族大学每年组织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围绕家史家训、家乡变迁、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假期社会调查情况,年均撰写2万余份社会调查报告;学生党员为学校周边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启蒙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开拓学校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新渠道。

  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委属高校学子用脚步丈量实践道路,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以贯之聚焦主线调整学科——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科调整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23年10月12日,国家民委召开委属高校学科优化调整专题会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成立学科调整工作专班,以学科调整促进思想转变、理论建设、文化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委属高校转型升级。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座谈会上,分管负责同志鲜明指出,委属高校学科专业有的存在不适应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问题,有的存在学科专业结构文重理轻,不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问题,还有的存在专业多而不强,不适应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问题。

  学科专业调整是委属高校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改革。为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在现代化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委属高校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以转型发展的坚定行动和实际效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委属高校率先优化调整民族学二级学科设置,逐步完成学科分流,引导教师将教学科研的重点聚焦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来。在国务院学位办的支持指导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新版民族学二级学科目录要求,打造100门课程群,包括民族学新建或改造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核心课程、按照共同性方向优化其他人文类学科课程。如今,100门课程已经完成教学大纲,22门课程在春季学期面向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投入试讲,13门课程讲义进入修订出版流程。

  

▲中央民族大学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推进中华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教材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今年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成功出版,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依托教材,委属高校合力打造“金课”。

  

▲西北民族大学举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说课比赛。

  为确保“教材能让教师讲出来、让学生读进去”,北方民族大学制定《学习<概论>工作方案》,与宁夏大学等高校在概论课程建设深度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承担全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工作,助力宁夏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

  在北方民族大学首期概论读书分享会上,该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党委书记李军感触颇深,“大家讲出了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宽度和情感温度,拓宽了师生的知识视野、锻炼了思维能力,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有积极作用。”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需要突破“单一学科”的视域局限,主动从其他学科、主体汲取理论灵感和实践智慧。委属高校按照交叉学科范式,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相应的理论、概念、知识和方法。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激荡,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委属高校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各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方向累计招收百余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积累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专门人才的宝贵经验。目前,中央民族大学在国务院学位办的支持下,正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交叉学科建设工作。

  学科建设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鲜明导向。屋顶、窗框、砖瓦……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沟汤村一棵古树下,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侯兆铭带着学生设计团队,从村子的整体风貌,到每座建筑的位置、材质、特色,把每一个角落都测绘得清清楚楚。

  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测绘,数月时间严谨细致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制图,村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终于成形。“这份方案从文化传承和满足当地群众发展需要等几个方面入手,围绕村落入口标志性大门、特色民居改造、环境绿化等进行规划,解决了我们的需求。”哈达碑镇干部们一页页仔细地翻看设计方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与当地建立合作扶持项目,研究解决民族地区传统建筑的保护、规划等问题;在贵州省铜仁市、江西省乐安县、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土门子村等地,完成多项乡村规划、环境整治和专项设计……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建筑专业本科毕业生中,近一半毕业生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建设一线。

  委属高校聚焦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理工农医教育学类学科专业。中南民族大学理工农医教育学类专业占比和招生规模占比均提升至50%;大连民族大学理工类专业占比58%,招生规模占比61%……委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部分高校形成以理工科和应用学科为重点的格局,培养了一大批属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以贯之聚焦主线深化科研——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科学研究各领域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深入研究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围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研究。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委属高校推动各民族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准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北京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但民族文化宫大厅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一批批大中小学生,一队队培训班学员,一群群海内外游客,在有序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文物古籍本身不会讲故事,如何让它们真正走出“深闺”、走近大众,展厅中呈现的每一个细节,无不蕴藏着大连民族大学师生的心血——在“大交融”展厅,头顶是古丝绸之路地图,脚下是“四大民族走廊”线路图,观众还能在“同心共振”互动专区铜鼓同心圆装置前聆听各民族的音乐交响,强烈的互动观感和沉浸体验让观众久久驻留。

  参与师生超50人,耗时7个月的方案修改、细化和实施,无数次校对、确认,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更沉浸、更直观、更有趣的展陈设计。独具匠心的设计让文物“开口说话”,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娓娓道来”,深入人心。

  

▲大连民族大学师生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设计。

  中央民族大学与文旅部共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并合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与北京市文物局共建北京地区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活化研究与创新中心。中南民族大学精心编纂学校馆藏“三交”文物图鉴,深入挖掘阐释文物资源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大连民族大学承担《“三交”史料汇编·辽宁卷》编纂工作,结合各分卷实际设立8个重大课题组,已经完成167万字阶段性编撰成果。北方民族大学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共同推出《东归·西迁》主题展,讲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悲壮豪迈的历史事件,成为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展研究。各族人民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现代化成果的共同享有者。委属高校深入分析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研究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西南民族大学周青平教授团队进行牧草资源研究数据采集。

  中南民族大学通过校地协议合作和联合攻关,组织专家赴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地,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提供智力支撑。西南民族大学周青平教授团队系统研发和集成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重建关键技术,解决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中草种匮乏、技术单一等瓶颈问题,进一步夯实国家草业种质资源安全保障。

  围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研究。委属高校深入研究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如何通过经济互嵌、文化互嵌、结构互嵌、居住互嵌、关系互嵌等推动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推动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有效促进民族团结——

  中南民族大学为地方打造了多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示范样板,与湖北省委统战部等联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相关建议被纳入湖北省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指导意见。西南民族大学整合资源,依托“汉藏羌彝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标准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和“青藏高原研究院”文理学科两大平台;2023年新增“青藏高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两大国家级平台。

  一以贯之聚焦主线加强党建——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的建设全方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委属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压实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委属高校始终坚持政治立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上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从政治上办好学、治好校。各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政治考察、校内巡察、绩效管理的核心指标,作为考核评价、干部选用、师德师风及党员发展的“铁规矩”“硬杠杠”,真正以党建全面过硬保证主线全面落实。

  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委属高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堡垒。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队伍。

  行走在京华大地上,在五星红旗下高唱国歌,迎着朝阳唱响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驻足,追寻精神足迹,体悟穿越百年时空的青春力量;在“京城最美书店”共读《概论》,享一刻阅读时光……5月至6月底,中央民族大学100个师生党团支部,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五个认同”。

  中央民族大学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水平的政治建设为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保证,通过党建带团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持之以恒推进自我革命。委属高校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实现政治与业务高度统一、深度融合。

  “我们要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履行初心使命、发挥高校优势衔接贯通起来,作为扛起学校新时代转型升级使命的有力实践,在知行知止中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彰显新作为,为谱写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西南民族大学负责同志表示。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南民族大学组织全体党员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深入开展自省自查自纠,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和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三类重点对象”的纪律培训;聚焦正风肃纪,开展全校党风、校风、学风、师风、作风“五风一起抓”提升行动,从校领导班子做起、从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以良好作风确保政治任务和事业发展融为一体、有效落实……

  抚今追昔,继往开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委属高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聚焦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转型升级,努力培养更多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具备现代化建设专业本领的时代新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