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5-01-10 17:47:47 来源: sp20250110

  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本次增发国债,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也将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民生持续改善、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投资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这样的投资增长呈现了较强韧性。从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保持在11%以上,说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领域投资仍具有强劲动力。

  立足当下,打好全年经济工作“收官战”,稳投资依旧至关重要。一方面,扩大有效投资是促进经济恢复和较快增长的必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提升经营主体预期,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就业和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投资项目不仅关乎当期的“量”,还关乎未来产业发展的“质”,以及可持续增长的“能”。因此,稳投资不是为了拉动经济一时增长,而是面向未来,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做好稳投资工作,应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在1—10月份经济数据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以下简称“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0个百分点,十分亮眼。观察各地的“大项目”清单,或涉及科创中心建设,或关乎交通基础设施的更新。这些项目往往有很强外溢性,需要政府投资牵头,进而带动民间投资。

  特别是科技创新投资,政府投资大有可为。比如,上海光源是政府投资的国家重大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各领域的用户开放。一家中国企业就利用上海光源,自主研发出抗癌新药,成功在国外获批上市。国际经验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从中高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时,投资增长动力将从要素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这正是我们需要抢抓的机遇期。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和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就能不断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推动内需潜力加速转化成发展动力。

  稳投资还要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应看到,受外部环境变化、市场需求波动、收入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当前投资信心和预期仍有待提升。为此,各地应继续优化政策、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补短板项目、重大示范项目等提供有效路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在重庆,我国首条横穿大巴山腹地的西渝高铁施工现场,路基、隧道、桥梁等177个工点同时施工,连点成线、齐头推进;在贵州,贵安新区多个数据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聚集成势……广袤的神州大地上,重大项目正密集“上新”。我们应当坚定信心,随着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的拉动力将进一步增强,投资有望持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6日 06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