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15:50 来源: sp2024111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在云南永平开展医疗服务。复旦大学供图
新学期,云南永平县永平一中毕业生李琼锋将成为复旦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新生。他也是复旦对口帮扶云南省永平县以来,永平一中第一个考进复旦的学生。
从彩云之南到祖国北疆,复旦大学定点帮扶、对口支援持续发力;从长三角到粤港澳,创新创业朋友圈不断拓展。融入上海,服务全国,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一套校地合作“复旦打法”正在形成。
结对帮扶
种下一棵棵“树”
2012年,复旦大学开始定点帮扶永平县。那一年,李琼锋读小学一年级。12年后,他从永平一中“复旦·永平振兴班”考入复旦大学。李琼锋圆梦复旦,是复旦定点帮扶永平、久久为功的一个缩影。
2019年4月,永平县正式脱贫摘帽。脱帽不脱手,复旦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筹部门牵头抓总、二级单位分解任务、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的长效帮扶格局,不断创新帮扶工作体制机制。
2021年底,复旦探索构建“院系—乡镇”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首批7个院系党委与永平县7个乡镇党委结对,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线联动”优势。2023年2月,以“文理结合、产业匹配”为原则,第二批7个院系党委与永平县乡镇党委结对,形成“2+1”党建联建携手帮扶新格局。
跨越山海,种下一棵棵“树”,复旦大学对口支援和部省合建也在火热开展,一批关键岗位上的教学管理人才为受援高校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2019年,甘肃河西学院临床医学院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河西学院新增教育、农业、旅游管理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云南大理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云南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内蒙古大学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两个创新中心;与西藏大学联合建立“西藏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2019年至2023年,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支援云南、江西、青海、宁夏、贵州、四川、甘肃、新疆、西藏9个省区的98家医疗机构。
融入上海
找准校地合作发力点
今年5月,上海杨浦区政府、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城投三方,共同发起成立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在这里,采用“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市场主导、开放运作”的模式,围绕区域产业特征,聚焦复旦理工医等学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区域科创能级,实现科技与城市深度融合。
大学赋能城市发展,城市滋养大学建设。于大学而言,积极融入城市,实现名城名校双向赋能,势在必行。几年间,复旦大学在上海各区多点布局,全面融入上海新发展格局,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2023年以来,学校党委部署开展“切问近思”大调研、“融入上海”大走访等行动。通过问需求、谈合作,复旦大学立足自身优势禀赋,不断找准校地合作发力点,共同助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在徐汇滨江,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落地,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智能前沿创新策源地、催生AI产业化的原创科技、构建AI赋能千行百业、助燃新质生产力的全新生态圈;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在浦东新区成立,学校主动对接上海积极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高地的重点任务,构建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打造新工科建设的强劲引擎;在宝山区,宝山复旦科创中心落地,聚焦新材料、信息与电子、装备与制造三个领域,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对接,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共同打造产学研合作示范区;在虹口区,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揭牌,区校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建教育新高地……
复旦大学深知,要做事、要成事,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临床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探索科研、管理、服务联动与协调的大合作机制,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大合作格局,奋力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考题”。
大合作
开辟新赛道形成“新打法”
2024年初,复旦大学与浙江省衢州市正式牵手,签订共建衢州复旦研究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生物医药领域携手共建高水平研究院。地方所需、复旦所长,“复旦研发,衢州转化”生物医药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故事就此开启。
复旦大学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浙江分中心、广州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等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推进与浙江、广东、山东、云南、内蒙古、河南、黑龙江、山西建立和深化省校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江西、新疆等省区的合作交流与项目实施;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推进与华为公司、中国商飞、国药集团、阿里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重点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
从精准医学到国际金融,大合作的覆盖范围不但在物理空间持续拓展,也在行业领域中取得突破。近年来,泰州研究院建成的20万人规模“泰州队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人群队列之一,同时建立了支撑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人类遗传资源平台和健康大数据共智平台;宁波研究院在长三角布局运营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协同总规模超30亿元的多支专业市场化基金,累计培育多家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明星企业,已成为学校服务科技创业孵化的主力平台;义乌研究院聚集超百人科研团队,打造高能级科技孵化型科研平台,研究院成果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稳步成为浙中科创走廊的建设主力军之一;珠海研究院扎根横琴,聚焦对澳合作和人才引培、科技创新、企业引育,已成为复旦服务粤澳深合区创新高地建设的桥头堡;大湾区研究院面向精准医学前沿研究和重大成果应用转化,引进顶尖科学家及团队落户大湾区,构建创新、转化、产业化体系,已引进24个课题组,建立了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推动建设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一期)。
开辟新赛道,形成“新打法”。2023年,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复旦科创母基金,将关注长远,推动创新突破,以国家重点领域、上海重点产业战略部署为牵引,健全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建立风险管控和收益回报机制,加强协同,构建创新生态,对接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让创新收益反哺创新人才。
一个校地联动、充满活力的高能级创新生态圈正在生成。
(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李斯嘉)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