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5:27:17 来源: sp20241123
“聚集一股劲、下好一盘棋,难题总会有办法破解”
儿行千里倍思亲。去年,空军某部飞行员杨斌请假回到云南老家,陪母亲复诊。看到母亲患肺癌晚期的确诊通知单,他无比心焦。
那段时间,部队飞行训练任务格外繁重,杨斌很难有更多时间照看母亲,不久后就返回部队。夜晚,一想到母亲深受疾病折磨,他便盯着天花板,久久无法入眠。
杨斌忧心忡忡,精力没法集中到工作上。该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其实,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无奈两地相隔太远,鞭长莫及”。
杨斌的困境,并非个例。在前期调研中,空军领导发现,像杨斌这样需要异地解难的诉求不在少数。受限于地域差异、建制壁垒,基层部队往往“有心”帮到底,却“无力”解决好。
“解难帮困是稳定官兵思想、激发强军动力的重要工作。有些复杂的问题,单靠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难以妥善解决的。聚集一股劲、下好一盘棋,难题总会有办法破解。”一次基层建设推进会后,空军党委决策推动“跨区域为基层官兵解难帮困工作机制”出台。各级机关细化落实办法,各部队固定联络点,全面推开“摸底、审核、办理、备案”四步工作流程。
有了这一机制作为支撑,为基层官兵解难帮困工作逐渐走出了区域内“各自为战”的“小圈圈”。一件件由班排连营“毛细血管”中上报的跨区域待办问题,快速汇向各区域责任部门的“大动脉”,有序地流转起来。
借得东风好行船。随着改革纵深推进,一系列惠军利兵的好政策接续出台。今年以来,空军党委部署了“用足用好政策、激发动力活力”专项行动,吹响用政策红利激发建功动力的号角。
那天,南部战区空军某部解难帮困协调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给杨斌打来电话:“请放心,我们已根据当地拥军优属政策,协调到附近部队医院,会妥善解决您母亲的就医问题。”
不久后,杨斌的母亲就近入住部队医院,享受到了优质诊疗服务。“妈妈有医护人员精心照料,我心里很踏实。”杨斌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集中精力投入飞行训练中。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成为解难帮困工作的新格局。南部战区空军某部士兵彭腾的父亲,因房屋拆迁陷入经济纠纷。经南部战区空军解难帮困协调办公室提报诉求后,北部战区空军解难帮困协调办公室将其列入解难清单,指派军队律师程晓霞就近进行法律援助。最终,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组织把官兵家事放心上,我们必须把使命担当扛肩上”
西南边陲,艳阳高照,空军某部飞行员吴鹏的心情却阴沉沉的。
原来,吴鹏的妻子转业回到地方后,将女儿一同接过去就读。由于对当地入学政策不熟悉,她四处奔走,自己“折腾”了好几个星期,孩子上学的事仍迟迟没有着落。
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吴鹏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要不,我们向组织求助,帮着协调一下?”
吴鹏犹豫着,还未想好怎么说,该部负责解难帮困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先找到了他:“嫂子安置还顺利吗?孩子入学情况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困难?”
依照“跨区域为基层官兵解难帮困工作机制”实施要求,这名工作人员正对官兵需求进行广泛摸底。得知吴鹏与家属两地分居后,他便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吴鹏的需求提报后,中部战区空军某部负责解难帮困的工作人员便与当地教委、学校对接沟通,加快资料审核。很快,好消息传来:军娃顺利入学。
“最贴心的是,我还没有开口,组织就送来了温暖。”吴鹏没想到,自己的“小事”,成了机关部门的“大事”。
工作方式在变,解难理念也在变。过去,一些机关干部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基层官兵的诉求报上来;如今,机关工作人员积极走近一线官兵,主动将难题“摸出来”。
一滴水里见太阳。机关干部为基层战友解难帮困的自信,来源于空军各级机关齐抓共管的一致决心。
在东部战区空军某部,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网上信箱”收集官兵提报的问题,线上反馈处理进度;南部战区空军某部领导调研时,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可以向上反馈的困难是否顺利提报;西部战区空军相关部门根据地域特点划分多个协作区,提高各节点间服务质效;北部战区空军相关部门设置“连心热线”,指定专人负责,随时准备响应……
日前,空军空降兵某部士兵张洪家中传来喜讯:妻子的就业问题解决了。一直以来,张洪妻子独自在老家挑起家庭重担,一边照顾患病的父母,一边求职应聘。了解这一情况后,张洪妻子所在地附近的空军某部机关,根据当地拥军政策,协调帮助她顺利入职。
“组织把官兵家事放心上,我们必须把使命担当扛肩上。”张洪说。前不久,一次跨昼夜演练中,张洪和战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空军解难帮困协调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跨区域解难帮困机制正以“一站式接受、一张网统筹、全链条跟踪”的模式不断完善,“为兵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基层练兵备战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这份‘有难就解’的责任,催促着我们脚步不停”
“无论部队驻地在哪里,只要战友的‘后方’遇到难题困扰,我们都要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好。”空军某基地机关,一场解难帮困工作推进会刚刚结束,该基地一名领导手捧一份“诉求清单”走出会场。第二天,他要走访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清单上的难题得到解决。
“跨区域转交给我们的问题,大都是矛盾突出的急事难事。只有千方百计想对策、出实招,才能把这些后顾之忧解决好。”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诉求清单”。记者发现,其中福利政策类、涉法涉诉类难题占大多数,这些难题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
谷敏,是北部战区空军某部一名军队律师。一件跨区域的难题诉求令她印象深刻——
6年前,空军某部士兵周敬文的父亲陷入一起债务纠纷,一名亲戚借款后下落不明,案子一拖就是几年。后来,谷敏和战友接手,负责协助处理这一纠纷。
刚开始,周敬文父亲心中尚有顾虑:“清官难断家务事。况且,他们也不是敬文所在部队的人,会尽心尽力帮咱吗?”
将心比心,谷敏和战友逐条逐项指导周敬文父亲如何举证。复杂难懂的司法流程,在她们的讲解下变得明白清晰。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纠纷圆满解决,周敬文父亲终于拿回借款。他激动地说:“感谢部队领导的帮助。我不太会表达,但心里都感受得到。”
远在南方军营的周敬文,消除了心结,“一身轻松”奔向驻训场。他给谷敏发来一条信息:“我一定好好干,给这身军装增光!”那一刻,谷敏的心里也被成就感填满:“我们早已和素未谋面的战友结下深厚情谊。”
“你只管练兵备战,组织帮你解难。”空军各级机关干部用行动践行承诺,回应了官兵及军属的声声诉求。
“官兵的烦心事,没有分外事。这份‘有难就解’的责任,催促着我们脚步不停。”前段时间,在空军跨区域解难帮困工作研讨推进会上,空军某部领导的发言,道出了各级机关的心声。
会上,一个个思路举措交流碰撞,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要压紧压实责任,把“担子”留在机关,务期回应官兵所忧所盼。
“只有主动排忧、及时解难,才能让官兵心无旁骛谋打赢”
在陕西省的一次军地座谈会上,空军军医大学递交了一份清单,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清单上的事项予以帮助支持。然而,清单上的一项诉求却并非来自该校官兵。
杨志华是南部战区空军某部一名助理工程师,他妻子在陕西省某市工作。由于两人工作繁忙,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县城老家生活、学习。今年,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妻子计划将孩子接到身边就近上学。谁知,由于居住地附近的学校学位紧张,一家人迟迟找不到转学的门路。
依照“就近解难”原则,空军军医大学接收了这一难题诉求。利用军地座谈会契机,他们把这个难题当作重点事项,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协调。
很快,地方相关部门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关于新时代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与当地学校协调沟通,帮助军娃顺利入学。
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涉法涉诉、看病就医……这些高频词是牵扯基层官兵精力的紧要事。盘点空军各部队一年来解难帮困工作台账,记者发现,官兵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得以解除,不仅得益于空军各级机关的“解难合力”,更来自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援。
“跨区域解难帮困的力量,来源于军地同心聚能。”空军首长走访5个重点省份,协调推进解难帮困工作,建立对接机制,明晰工作链路。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掀起了新一轮双拥共建热潮。
西部战区空军有关职能部门针对官兵子女入学问题建立台账,与四川省、甘肃省相关部门建立保障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协作机制,数十名官兵子女因此受益;中部战区空军有关职能部门启动军地法院协作机制,协调推进解决多名军属判决胜诉后的“执行难”问题;空军西安飞行学院采取“分层协作”模式,划清层次、突出重点,各级机关与地方职能部门一对一建起“通联桥”,一系列时限紧、难度大的救济援助类问题得到及时帮扶。
短期努力靠热情,长效治理靠制度。一项项推动跨区域解难帮困工作落实的制度办法被固化下来:立即响应制度,提升解难效率;信息反馈制度,畅通联络渠道;协作互助制度,构建军地闭环;总结评估制度,量化工作提升质效……制度机制在实践中为解难帮困工作赋能,使这项工作越办越快、越干越好。
“得到地方专业力量协助,解难帮困工作有了新支撑。”某部军队律师谢峰华在解决一项跨区域经济纠纷时,借助“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军地协作机制”,请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人民法院执行部门针对涉法纠纷集中“会诊”。有了地方专业力量的指导,不少案件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
“后方”安置好,“前线”士气高。空军某部领导告诉记者:“为兵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主动排忧、及时解难,才能让官兵心无旁骛谋打赢。”(李建文 张雷 鲁泰来 杨思聪)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责编:陈羽、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