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3:40:01 来源: sp20241115
位于上海嘉定的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有一款特殊标签的工业机器人:来自浙江衢州的伺服电机、江苏苏州的谐波减速机、安徽宣城的外壳精准集成,每12分钟就会下线一台。自2022年担任“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以来,新时达机器人联合上下游12家企业,累计下线4700多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应用更广的“全长三角造”工业机器人,有些还进入汽车整机产线,实现了国产品牌机器人进入该领域零的突破。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多来,区域内的产业链、创新链不断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达9386.30亿元,相比2018年的5951.89亿元增长57.70%,占全国比重达到30.49%。《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推进。
“全长三角造”计划,正是上海牵头、苏浙皖协作的硕果之一。2022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向苏浙皖有关部门发函,商请支持打造首款“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以降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所导致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新时达机器人被推举为该计划的首轮“链主”。
“新时达约80%的供应商集中在长三角。当上‘链主’后,我们和供应商的链接更紧密,合作也更广泛,产业链上的链接融合势必带来技术上的协同创新。”新时达机器人市场部经理张镇奎表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机器人产能在全国占比超过50%,赋能千行百业。
2023年初,新时达机器人接到一笔新订单,生产能为3C产品元器件点胶的桌面机器人。“我们原先生产的桌面机器人大多干搬运工的活,作业误差0.8毫米左右即可满足要求,而这个点胶机器人要求误差在0.3毫米,因此经常发生点歪的状况。”新时达产品研发和管理部总监范曾说,他们花了好几个月排查原因,最后发现问题出在机器人的铸件精度不够。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新时达找到了“全长三角造”联盟企业——铸件厂商苏州欧菲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双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不仅提升了铸件的精度,还改进了铸件加工工艺。“我们的加工工序从三道简化为两道,生产高精度铸件的一次通过率从50%提升至100%。因为产品工艺改进,生产效率也提升了近10%。”欧菲尔智能科技质量部经理钱云华说。
“产业链好,企业才更好。”在范曾看来,“全长三角造”不仅是做好自己的事,更是做好双赢、多赢、共赢的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上下游产品的技术性能,更稳定了我们整机生产企业的供应链。”过去,工业机器人关键传动部件RV减速机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供应商要求提前至少三四个月订货,一次性订货至少50台,而且要先支付全部货款,企业的资金压力、库存压力都很大。“使用国产部件后,我们的订货期缩短到一个半月,成本降低近50%。”范曾说。
加速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可控,新时达为此努力了十几年。他们依托设在超级工厂里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与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出了RV减速机。目前,新时达生产的4万多台机器人中,有30%装配了国产的RV减速机。
“机器人‘全长三角造’,使供应链距离更短、更集中,交付周期更有保证,最终使整个区域的工业机器人实力迈向新高度。”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说,下一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和沪苏浙皖工信部门,将酝酿推出第二轮“链主”企业。
眼下,上海正在推动万台工业机器人进智能工厂,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攥指成拳,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