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7:31:47 来源: sp20250101
建筑更新不仅要算文化账,也要算经济账。因地制宜、创新模式,让老建筑“长出”新产业
特色“翻毛鸡”覆瓦、中式清水砖墙和屋顶脊兽、西式彩绘玻璃和配件……前不久,笔者来到江苏沛县晓明楼,3幢中西合璧建筑令人眼前一亮。一名游客有感而发:“这里有我的童年记忆,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
百年建筑见证岁月变迁,展现文化魅力。晓明楼修建于1919年,1948年后成为沛县初级中学的图书馆、校史博物馆和校长办公处。2002年,晓明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这里被改造为沛县教育史馆,对外开放。今年春节,不少人慕名前来,近距离感受中西交融的建筑风貌。
尊重历史,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晓明楼的大木构架、墙体、屋面,均按修旧如旧原则加固修缮。随材料、工艺、设计一同被保留下来的,还有其历史文化风貌。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魏恒寓介绍:“推动有特色、有历史记忆的厂房、商场、办公楼等既有建筑的有机更新和复合利用,为的就是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保护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可以避免千城一面,让城市“有里有面”、特色鲜明。
盘活资源、活化利用,营造更多公共空间。大年初五,沛县老大院改造及活化利用工程已经复工。老树位置不挪动、建筑尽量保留原貌,封闭的大院将变为没有围墙的亲民共享街区。而西边的县人大老办公楼,已改建为崭新的5G智慧老年大学,成为文化服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属于保护文物的老建筑,经过合理改造,变成时尚生活新地标,节约了建造成本,保留了城市记忆,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好去处,可谓一举多得。
植入多元业态、完善服务功能,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由原国营沛县毛纺厂和兔毛厂旧址改建而成的“汉兴1978”产业园,室外是热闹的集市和音乐节舞台,室内则是红火的电商直播基地,牛蒡酱、沛县冷面、烧鸡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从这里行销各地。将工业旧址改造为集文化展示、电商孵化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体,给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实践表明,建筑更新不仅要算文化账,也要算经济账。因地制宜、创新模式,让老建筑“长出”新产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助力。
城市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近年来,从北京泰安里的百年文物建筑变为时尚“打卡”街区,到上海张园被打造为公共文化空间和商业街区,再到湖北武汉昙华林利用老建筑办起艺术沙龙、美术展览、非遗工坊,各地在活化利用老建筑方面积极探索,酿出文化新滋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就能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历史是城市独特的记忆,文化是城市流淌的血脉。唤醒老建筑,塑造新风貌,归根到底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护好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塑造形神兼备的城市特色风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定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1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