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安宁疗护:让生命“转身”处不留遗憾

发布时间:2024-12-15 23:18:15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北京4月4日电 题:走近安宁疗护:让生命“转身”处不留遗憾

   中新网 记者 徐婧

  走进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简称“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病房区,走廊里静静流淌着一条“生命长河”。这幅写有400多个人名的长卷画,是曾在此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人们留下的印记。

“生命长河”长卷画。受访者供图

  与其他科室的病房不同,每间安宁病房有着特别的名字:“心灵宁隅”“静逸之斋”“必胜居”……护士周小懿告诉 中新网 记者,这里每间病房只住一位患者,房间的名字是患者自己选择或者命名的。走进房间,墙上张贴的“温暖周计划”显示,采访当天,护士会对家属进行“安宁守护者”教学——成为优秀陪护家属。

  清华长庚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该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负责人路桂军介绍说,医院的安宁疗护从2019年开始接诊,主要包括肿瘤终末期患者、老年终末期患者,以及慢性病终末期患者。四年多来,已建成包括特需病房、医保病房、医联体病房、居家安宁等多种模式的安宁疗护体系。

  安宁疗护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和家属预防并减轻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让病患体面地度过最后时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路桂军说,安宁疗护不同于传统医疗,每名患者入院后,会建立一个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个案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临床药师、医务社工、民俗专家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对患者从身体、心理、社会关系和精神信仰层面进行全程照顾。

  “收治一位患者,照顾一个家庭。”他介绍,在安宁病房,患者的离去被称为“转身”。主管医生会参与告别仪式,对家属的哀伤情绪进行干预,并定期对家属进行追访。

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病房区的家属休息驿站。徐婧摄

  “安宁疗护能帮助患者‘从容面对死亡’。”2021年,源源(化名)在丈夫经历了一系列手术和化疗后,答应不再为他选择创伤性的抢救和治疗,经医生推荐来到清华长庚医院进行安宁疗护。

  在居家安宁期间,主管医生经常到源源家中随访,根据当时的状况随时调整用药,进行心理关怀、提供情感支持。“医生成为我那段时间最有力量的陪伴。”源源说,安宁疗护让当时惶恐的她学着面对死亡,在和爱人告别时不留遗憾。

  一位女性患者过世后的几个月,路桂军问及逝者女儿近况时准确说出了她的通勤路线。这位女儿一句“我就知道妈妈还在关心我”,让路桂军更愿意相信:安宁疗护从业者是很多离世者遗留的“存储了爱的记忆匣子”。

周小懿在安宁病房工作。徐婧摄

  “90后”周小懿去年从外科来到安宁病房工作。在这里,第一次经历患者的“转身”时,看着老先生的妻子为他换上中山装,主管医生点亮暖黄的电子烛光,那一刻,她感知到,死亡可以不冰冷,甚至带着温暖,成为一件挺有尊严的事情。

  每一位医者必须自己先认识、理解死亡。从20岁作为实习医生第一次面对死亡的不知所措,到如今奔走全国各地进行生命教育,在路桂军看来,对死亡的认知多一分,恐惧就会减少一分。他希望能用安宁疗护来引领生死认知和生命文化:在医疗看护下的死亡程序,如果能使症状得到缓解,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痛苦。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北京正逐步完善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机构和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个区至少设立1所安宁疗护中心,全市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不少于1800张,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推广安宁疗护是希望提高更多患者的生活质量。”肯定其必要性的同时,路桂军也表示,这一领域仍有更多规范和措施亟待出台,例如镇痛药的配备、政策法规的保障等。

  不过,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安宁疗护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阻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于是,路桂军走出诊室,到各大高校讲授生死教育课程,普及安宁疗护的照护与疗愈方法;连续三年策划“爱在清明”活动,通过音乐会、观影会、文化艺术周等形式让人们重新认识生命。

“生命长河”长卷画。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照护下的这条“生命长河”缓缓流向更远方,不仅温暖了病患和家属,也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年过五旬的安宁病房护理员刘春英计划报名参加今年的社工考试。她说,“在这工作要热心、细心、用心对待每一个人。我这个年纪要是能为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觉得挺有意义。”(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