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3:56:16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社 香港10月31日电 题:低碳发电能源转型——探访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中新社 记者 魏华都
由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中电)和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共同兴建及运作的香港首个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作,并接收了首批按长期供应协议供港的液化天然气。10月30日,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总监李德明接受传媒采访时称,该项目是香港重要的减碳基建及策略性供气设施,助港拥有更多元化的天然气供应,推动能源转型。
图为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中新社 记者 魏华都 摄为了支持特区政府减碳目标,中电和港灯自2020年起将燃气发电比例提高至约50%,并投入逾80亿港元,在香港西南水域合作兴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目前全球最大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紫荆精神号”,长期停泊在接收站,用于接收、储存及将液化天然气再气化,其液化天然气储存量达26.3万立方米,最多可供150万户3人家庭2个月用电。
30日当天,采访团队乘船从中环码头出发,历时约60分钟到达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接收站由备有液化天然气卸载设备的双泊位码头、装有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和再气化装置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紫荆精神号”和通信设施等组成,“紫荆精神号”长345米、宽55米,船身为绿色,船头向南,李德明告诉记者,这是为了一旦发生意外,该船可迅速驶离,前往安全水域。接收站较易受天气影响,因此项目团队和香港天文台有很直接的沟通渠道。
李德明介绍,当运送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停靠接收站码头时,液化天然气会经码头设施卸载至“紫荆精神号”,后者会暂时储备液化天然气,在有需要时利用船上的再气化装置将液化天然气进行再气化,还原至气体状态,天然气经海底天然气管道运往发电厂作发电用途。
图为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中新社 记者 魏华都 摄记者见到,接收站有两条一粗一细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延伸至海床,分别将天然气输送到中电龙鼓滩发电厂及港灯南丫发电厂,管道长度分别为约45公里和约18公里。接收站周边还设立安全区及海上控制区,有船只在接收站周围巡逻。
接收站投入运作以来,已接收了4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到来,每艘船储存约1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李德明表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启用后,可帮助香港直接通过船运从世界各地采购具价格竞争力的液化天然气,增强了议价能力及加强供应保障。
李德明介绍说,由于该项目是香港唯一的海上工程,没有先例可循,但因项目具社会责任,获得政府审批。同时,项目团队在接收站建造期间就环境保护事宜与绿色团体和渔民紧密沟通,目前未发现对环境造成影响,未来会持续监测并公布相关资讯。两家电力公司也拨款1亿港元支持有助改善海洋环境及渔业资源的社区倡议项目。
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由码头、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等设施组成。 中新社 记者 魏华都 摄李德明表示,接收站兴建时正值疫情肆虐,当时项目团队成员上船工作前要先在酒店隔离及接种疫苗。有参与项目的年轻工程师说:“我第一次来到这片海域时什么都没有,现在终于建成接收站,这是很多人付出努力的成果。”(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