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7:13:36 来源: sp20241227
从贵州桐梓县“村晚”火热看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增色 幸福感增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广阔乡村,承载多彩文化;文旅融合,抒写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旅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跃升到30亿,年均增速超过20%,乡村旅游已成长为万亿元级收入规模的新兴产业,文旅融合带动“一业兴、百业旺”。
走进贵州桐梓县,透过“村晚”这扇窗,文化美、旅游旺、百姓富的生动画面徐徐展开。
乡土情、人文味,点亮旅游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村超’、‘村晚’活力四射”。
9月13日,贵州桐梓县迎来了秋季的第一场“村晚”。方言伴着山歌,非遗走上舞台……游客们和当地村民一道,自编自导自演,欢笑声回荡在山间。
今年6月至8月,在桐梓县九坝镇山堡社区上演的“村晚”接近70场,上演节目2000多个,参演人员超1.5万人次,现场观看人数超30万人次。
山堡社区地处大娄山腹地,常住人口只有3000多人,但今年夏天,游客却超过了6万人。一个小山村怎有如此大能量?答案就在游客中间。
来自重庆市永川区的周开龙老人喜欢唱歌,与当地人一起排练,准备参加周末大联欢。
来自四川的游客刘文英专程坐火车来桐梓看“村晚”:“热闹!欢乐!让我觉得很幸福,明年还要带着家人来。”九坝镇政府工作人员何元波介绍,参演节目的都是当地村民和游客。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带动全国组织“村晚”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旅游需求大幅增长,个性化的旅游方式更受人们青睐。因一部戏、一场演出、一个展览而奔赴一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文化和旅游融出新天地、释放新活力。
激活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晚上7点左右,晚会正式开始。村民们争相上台,喊上一嗓子,跳上一小段。游客们听到了苍凉豪放的花秋唢呐,观赏到带着几分神秘感的高桥文昌戏。非遗项目狮溪高腔大山歌,让游客回味良久。
“‘村晚’彰显了大家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桐梓“村晚”活动执行总导演刘超说。
2021年,“村晚”作为全国推广的群众文艺品牌项目被列入《“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共有359个示范展示点入选,比去年增加37个。从一村到万村,“村晚”逐渐走向大江南北。
在福建福州侯官村,操着地道方言的闽剧曲艺唱腔婉转;在山西临汾泊庄村,锣鼓、舞龙、唢呐等乡村非遗技艺轮番展示……一些曾经濒于湮没的民间传统艺术在“村晚”舞台上重新受到瞩目。
放眼全国,从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到“文博+旅游”“非遗+旅游”等融合业态提质升级,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释放消费动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晚上9点多,桐梓“村晚”演出结束,广场旁的集市热闹起来。农产品和非遗产品展销区、特色美食街区人头攒动。游客李建斌大包小包,买了方竹笋、蜂蜜等特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随着“村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桐梓县农家乐、民宿、夜市生意火爆,农产品销售顺畅。2023年桐梓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408.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3亿元。
“村晚”火热,也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山堡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小松介绍:“大家齐心协力筹备节目、布置场地、参与演出,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凝聚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许多城镇和乡村因旅而美、因旅而富。新时代,“文旅+百业”日益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在乡村,体验活力四射的“村晚”“村超”“村BA”,一批热点“村活动”,将乡村文化活动转化为文旅消费活动。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示范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了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县域,露营、研学等新兴旅游形式迅速兴起。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旅游景区有力支撑旅游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城市,34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游产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满满……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融合业态提质升级,旅游因文化更加丰富,文化因旅游愈发生动,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产业互鉴效果更加明显。(记者 李卓尔)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7日 01 版)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