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 | 金牌思政课】陈世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4-11-28 00:18:35 来源: sp20241128

  【理响中国 | 金牌思政课】陈世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讨

  如果说有一门课程,陪伴时间最长、涉及人数最多、对人的一生最为重要,这门课程一定就是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重视一个人德性的培养,梁启超先生以《论语》中之“修己安人”、《庄子》中之“内圣外王”来加以概括。进入现代社会,我们可以讲,一所大学不仅要育才,更要育人,无德性之偏才不仅自己难以成长,还可能危害社会,而一个民族没有同心同德之理想信念的凝聚,更难以实现民族之发展,所以思政课的建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快速发展,那么,如何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政课呢?下面,我就以三面镜子做比喻,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可能的创新路径,进行一个探讨。

  一、以广角镜开门办思政、打好组合拳

  第一面镜子,就是广角镜。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方案的开篇就指出现在思政课建设的一个总体性问题,即一些地方和学校“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要办好大思政,首先就是“视野要广”。

  思政课相比专业课,特质在于综合性,比如“马原课”涉及哲学、政经、科社,其他课程也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军事和外交等各个领域。一门课程一个学院要完成全学科链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思政课不能关门搞建设,而要开门引智,要善于把专业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有机引入思政课备课授课中来。武汉大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中,曾一度组织全校12个学院180余名专家学者联合共建,这一个跨学科的大工程实质也促进了不同学科思想的交流砥砺,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政课广角镜的另一维度是要观照丰富的社会实践,要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对接中,引导学生在祖国大地上真切感悟真理力量、不断厚植家国情怀。一个人走过家乡的小路、闻过乡野的气息,听过乡音,吃过家乡饭,才会有一个可感可爱的故乡,故乡也才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人只有触摸了祖国的万里河山、人文历史、可爱的人民,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易,祖国才是可感可爱的。毛泽东同志1917年夏便同萧子升一道“游学”长沙、宁乡等五县,考察广大农村和城镇的生产生活情况,其后更有《宁冈调查》《永新调查》《寻乌调查》,以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名篇,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研究才会有源头活水。

  思政课广角镜之广当然还有更多维度,比如要看到新媒体新技术,学生成为网络的原住民思政课也就一定要抵达网络,2023年武汉大学承办的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就不仅要求作品要上传B站,而且把点击量关注量作为了评审的重要依据。再比如思政课既要纵向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结合,又要横向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洞察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关切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等。

  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思政课不能成为封闭的孤岛,思政课要建设一座教师与学生、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等多维开放联结的思政育人立交桥,以培育新一代青年。

  二、以显微镜做好思政课细节叙事

  第二面镜子,就是显微镜。沈壮海教授等发表论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细节叙事》,细节叙事就是显微镜。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就不能只停留于宏观的抽象理论,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式的教条宣讲、只从教条到教条的比照推演,都会变成干巴巴的道理说教,是不能吸引人的。要讲好细节,就要用显微镜去观察一个观点的理论来源、实践来源、历史来源,乃至竞争来源,要把一个抽象出来的观点,还原到具体的理论发展语境、实践基础上去,讲清楚它历史上的来龙去脉,最好再能把与之竞争的观点也做一个比较,这样才能把问题说清说透,从而增加思政课的“思想深度、趣味程度、信息密度和情感温度”。

  当然,显微镜和广角镜不能够看成对立的,显微镜反过来看就是广角镜,两者相辅相成。无论是跨学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还是新时代实践的鲜活发展,都可以提供丰富细致的案例,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倒过来又呼求宽广视角的协同思考和解决方案。我们既要用显微镜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广角观察,又要用广角镜把显微镜的细节升华到全面系统的理论、实现大情怀的价值引领。所以思政课教师要有一种变焦的能力,备课授课时要能用广角镜放出去,使学生的学习“先立乎其大者”,又能时不时地用显微镜收回来,使学生能“见微知著”“原始察终”,从而把问题掰开了、把道理揉碎了,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习境界。

  三、以修身镜立志做“大先生”

  最后还有第三面镜子,就是反观自身的修身之镜。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今天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学生、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与思政课教师教学体制高质量发展不足的矛盾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于思政课教师的发展问题。从孔夫子到今天,教书育人从来就是一件光荣的职业,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职业。我们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要成为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更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从“心有大我、坚定政治立场”,到“以文化人、坚定弘道追求”,我们要时常在修身镜前反身自省。如何适应思政课综合性的特征上好思政课,就要求教师花更多精力读万卷书,与多学科学者交朋友、常交流,立志成为“书底子厚”的“大先生”;如何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超越打卡式的参观,首先就要求教师先亲身学会实践调研;如何在网络竞品丰富的时代提升思政课满意度,就要求教师超越单打独斗善于团队合作出精品等。

  只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我们就有信心办好思政课,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陈世锋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