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丨中国30余所高校、34家临港新片区企业成立联盟助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

发布时间:2025-01-10 15:05:49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上海4月19日电(记者 陈静)当下,如何将人才的市场需求侧与高校的毕业生供给侧进行联动成为教育部门和高校思考的话题。

  “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简称:联盟)19日在上海正式成立。首批联盟成员包括全中国30余所高校,34家临港新片区企业,涵盖了人工智能、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上海“3+6”产业体系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4+2+2”前沿产业集群。

“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19日在上海成立。(上海电机学院供图)

  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的临港新片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为支撑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上海电机学院发布了成立“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倡议及章程。该联盟将围绕“四个平台”共创就业育人新模式,共建区域性就业工作联合体。据悉,“四个平台”是指:一体化就业协作平台、产教联动平台、创新合作平台和智库研究平台。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指出,上海电机学院作为市属的应用型高校,每年向临港新片区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该校牵头成立联盟须具备较好的基础。王浩希望联盟紧密围绕临港新片区的主导产业,通过开展全方位供需对接,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抓住春招关键期,持续深耕就业市场,凝聚发展合力,深化就业育人。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当日表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这片热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急需人才。龚思怡表示,“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的意义不仅在于搭建一个高校与临港新片区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更在于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视角来审视和谋划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探索就业育人新途径、打造就业实践新平台、开辟智慧就业新渠道、开展就业研究新探索等方式,最大限度凝聚政府、高校和企业多元主体的资源和力量。

  全国就指委(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汪歙萍,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院副院长李蔚,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顾长石,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理事长韩国华等受聘成为首批联盟专家,他们将以前瞻眼界、战略思维,为就业育人工作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

首批联盟成员包括全中国30余所高校,34家临港新片区企业。(上海电机学院供图)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表示,希望在供给侧邀请全国高校毕业生赴临港新片区企业参与实习实践;在需求侧吸引优质单位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奖教学金、就业基金。任方伟期待联盟单位共同开展就业育人项目、生涯服务项目等就业研究,将联盟建设成为校、企、地共赢的具有影响力的就业育人智库研究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和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均表示,希望依托联盟进一步发挥高校组团优势,形成更大工作合力,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子融入临港。

  中国商飞航空制造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易俊兰表示,将与各高校在联盟的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为区域性产教融合就业育人提供鲜活案例,共同助力联盟高质量发展。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常女士表示:公司的临港基地人才缺口较大,急需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联盟的成立对于招才引才非常有现实意义,希望与联盟成员开展跨地、区、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先生表示,公司的人才培育体系也相对成熟,呼吁更多高校能够合作开展就业育人项目,相互赋能提速,强化优势对接,助力临港新片区发展。

  近三年,上海电机学院就业率始终保持98%以上;每年近60%毕业生走上工程技术类岗位,10%毕业生扎根临港新片区。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希望,联盟能够探索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全链条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不断为临港新片区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