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7:33:54 来源: sp20250107
数字人民币助力节日消费升温
本报记者 马春阳
深圳的光明区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浙江杭州发放了“亚洲美食季”杭州数字人民币餐饮专项消费券;江苏南京、苏州等地陆续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数字人民币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促消费活动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秋国庆假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数字人民币高频出现,表明促消费力度有望不断增强。
近年来,促消费一直是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中的主要抓手,多地政府纷纷筹划财政出资直达居民的消费补贴,着力刺激消费需求,激发生产流通活力。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的26个地区,数字人民币流通体量不断提升,加快融入百姓衣食住行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大部分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的消费券核销率超过90%,部分地方核销率甚至高达99%。从拉动消费效果看,据不完全统计,有的试点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的消费放大效应超过15倍,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这样的“成绩单”也充分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发放消费补贴的可行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促消费政策频繁出台,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促消费的力度有望更大。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分析,基于业务和技术优势,数字人民币在下一步促消费中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能够激发出澎湃的消费新活力,那么方便、新潮的消费支付形式同样也能激发出消费活力。”董希淼认为,核销率和消费放大效应等数据已经显示出数字人民币在促消费领域的优势,下一步应该将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纳入各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里统筹考虑。
为了更好发挥数字人民币促消费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数字人民币的宣传,让消费者理解和充分认识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钞。数字人民币是未来央行的主要货币形态,不会侵害消费者的隐私,反而是比纸币更安全的法定货币;二是不断拓宽数字人民币使用渠道,提供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更多应用平台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更加便捷;三是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工商、税务、财政等第三方平台场景开立对公钱包,支持在财政、税收、政务等对公领域发挥数字人民币优势,为政府的公共消费提供先进的支付服务。(经济日报) 【编辑: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