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4:28:51 来源: sp20241118
【光明论坛】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作者:史 册(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深刻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群体寄予的厚望。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说文解字》中这样解读“教”“育”二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人的因素、榜样作用是核心。新时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刻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仁爱,是支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价值基石,是中国人对待他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今天,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任务,教师群体唯有以最大的仁爱之心,涵育润泽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全面均衡、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从教师培养的角度贯彻“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就是要以仁爱之心,传递仁爱教育,赓续仁爱传统,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怀抱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教育储备人才。
教师的仁爱之心,首先要饱含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在师范院校的校园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行字——“人民教师的摇篮”,这时刻提醒着未来的教师们,党和人民是我们心中的尺度。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使命,师范院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民教师,走出了一批心怀党和人民的“大先生”。涵养于教师教育中的仁爱之心不仅有“仁者爱人”“仁民爱物”“博爱谓仁”“民胞物与”的精神要素,更融入了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从“学生南下”到“先生北上”,一代又一代怀有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的优秀教育人才前赴后继,赓续并反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仁爱精神。
仁爱既是教育情感,也是教师的德行。未来的教师培养中,我们不仅要将仁爱作为情感因素,更要将其作为道德价值深植于师范生的心中。儒家的仁爱与教育思想密不可分。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通过“仁者爱人”的率先垂范,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仁爱精神的人,担当修齐治平使命,贡献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爱(惜)自己,才能做到爱学生。所谓爱自己,即对自我价值、人格、道德、利益和尊严的积极肯定与维护,涵养德行、润己泽人,为学生做好表率。人民教育家于漪将“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践行着“师爱的最高境界叫作仁爱”的信念。
仁爱既是教育理论,也是教师的实践。仁爱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中国文化精神基石的一部分。“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经典教育理论都生发于儒家的仁爱之思。因而,对于仁爱的深入挖掘和阐发,可从教育理论角度为培育社会主义教育家提供重要参考。不过也应当明确,仁爱的教育从不是抽象的、单一的、纯粹理论的,而是具体的、丰富的、实践的。“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师者的身体力行,对于学生的感染是潜移默化且巨大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由“教书匠”向“大先生”的转变,正是教师从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迈进。
仁爱既是教育现实,也是教师的理想。教育决定着今天,更决定着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传统的仁爱教育理念正面临着满足当下教育诉求的挑战。创造力竞争、想象力竞争、领导力竞争、责任力竞争、独立思考力竞争已成为主导未来教育的主要驱动力。如果说AI之“芯”会赋予教育更迅猛前进的速度,那么教师的仁爱之“心”,则能够铸就未来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高尚灵魂。扎根西北从教近50年,双目失明不舍学生的冯志远老师;倾其所有,在西南边陲潜心耕耘的张桂梅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怀“国之大者”的黄大年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诠释了教师“为爱而教育”的职业信仰。他们的学生中不乏科学家、作家、导演、媒体人、大学教授,如今也正以自己的力量向社会播撒着爱的种子。这种“一灯燃百千灯”的效应,彰显了仁爱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滋养,与强国建设同频共振。
回顾过去,我国的教育事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前辈师者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教师情怀,什么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也理应在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为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跃升作出更多探索与努力。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2日 02版)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