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4-11-22 16:46:53 来源: sp20241122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民生需求,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今年上半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年底前将完成新开工改造1835个城镇老旧小区、实施100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新增4.5万个“错时共享”停车泊位等多项重点民生实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民生之本,将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间不到60平方米的小屋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等配备齐全;电子屏上,“销售经理”“新媒体推广”等招聘信息实时滚动,不时有求职者前来咨询。这里是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的“劳动者港湾”。

  “类似的‘劳动者港湾’,渝中区已经建成43个,重庆市共有1396个。”渝中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秦伦介绍,重庆在交通便利处积极建设“劳动者港湾”,将服务送到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和求职者身边。

  “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渴了能喝水、累了能休息,还能帮助找工作,在这里,劳动者能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煤建新村就业服务驿站负责人卿优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重庆市始终将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大就业”工作格局,多渠道稳岗扩岗。

  惠企援企方面,重庆市今年为30余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22亿元,向9175家用人单位发放社保补贴等就业补助8.6亿元;实施助企用工保障专项行动,为智能终端产业招工6.6万人;提供“稳岗贷”208亿元。

  聚焦重点人群,提供精准服务。重庆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今年以来促进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27.5万人;着力打造“义渡就业列车”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打通家门口就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全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100余场,升级打造零工市场108个,提供就业服务263万人次。

  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1.4%。

  织密保障之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以前我自己租房,后来试着申请公租房,没想到一下就摇中了。”来自重庆南川区的韦女士,是沙坪坝区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最早入住的居民之一,也是重庆保障性住房工作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和见证者。

  美丽阳光家园公租房小区占地26万平方米,有约1.52万套住宅,租金每月10元/平方米,目前入住1.46万户、3.94万余人。一大批像韦女士这样在重庆打拼的年轻人,在此安家落户。

  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重庆市住建委主任唐小平介绍,为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重庆市近年来梳理存量土地和房屋资源,形成专项台账,有序推进存量资源转化,在重点区域加快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截至目前,已建设公租房(含廉租房)58.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间)。

  与此同时,为了让老百姓更有归属感,重庆积极探索公租房转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改革,自今年9月2日起,开放部分公租房申购。美丽阳光家园作为第一批公租房转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试点小区,目前已有100多套房源被申购。“主要是这里住习惯了,而且配套越来越好,总价也不高。”申购大厅里,不少公租房老居民前来咨询,表达申购意向。

  保障性住房是重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市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织密保障之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截至8月末,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667万人、642万人、693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构优化为56∶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域先行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覆盖379.8万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100%。

  聚焦急难愁盼,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建楼房拔地而起,许多失养失修失管的老旧小区也迫切需要“新陈代谢”。2018年,重庆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一批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房屋漏水、道路破损、私搭乱建、车位不足……2022年初,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在征集意见过程中,社区居民提出了“一箩筐”问题。

  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社区通过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的工作机制,邀请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进社区,最大程度回应老街坊对自己家园的更新诉求。”九龙坡区住建委副主任苏彦西说。目前,民主村社区已改造11万平方米,拆除危房4.3万平方米,提升配套环境9万平方米,不仅房屋新了、道路平了,还建起了社区食堂、休闲广场等,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拆掉了不便,留下了记忆。作为原国营建设机床厂的配套家属区,民主村社区有着独特的历史。“一号信箱”、红砖建筑、工业风格……改造过程中,民主村社区大量运用“西迁”“援建”“复兴”等文化元素,为社区居民保留了一份珍贵的集体记忆。

  “各位邻居,二单元老李的儿子月底就要结婚。小区电梯正在施工,老李家希望能加快一下进度,争取办喜事时能坐电梯上楼。今天和大家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先安装二单元的电梯?”小区加装电梯遇到了特殊情况,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花园五村党支部书记谭明玲组织召开坝坝会。

  “早日坐上电梯,是我们盼望的事,但老李家娶媳妇是小区的喜事,我举双手赞成。”老党员刘大爷说。优先安装二单元电梯的方案,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在党支部协调下,施工方加快电梯安装速度,让老李一家高高兴兴办上了喜事。

  南湖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散社区,有75栋老旧小区散居楼栋、2万多常住人口。“过去,这里基础设施老旧,居民缺乏归属感,像老李家这种特殊情况,肯定解决不了。”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说,针对社区“散”“乱”情况,花园路街道坚持党建统领,在抓好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这些“硬件”的同时,将思政工作与传统文化、基层治理相融合,探索益人、益己、益家园的“三益”工作理念,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唐小平介绍,目前重庆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439个、1.87亿平方米,惠及群众197.8万户;累计改造提升养老托幼、农贸商超、社区食堂、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9200余处,新增停车位5.75万余个,加装电梯5760余部,新增文体休闲场地71万平方米。

  数智赋能增效,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经济社会民生需求多样。重庆深度开发利用数智技术,以政府“无感”服务,提升市民“有感”幸福,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14时30分,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监测到某小区附近沼气浓度超标,根据地址,任务被智能分配至寸滩街道;14时50分,作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警戒措施,通过开盖排气、冲水稀释的方式消除安全隐患。”江北区寸滩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中举介绍。

  20分钟快捷响应的背后,是重庆打造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数智赋能城市综合治理的探索实践。截至目前,定位为“城市大脑”的市级治理中心,已链接41个区县治理中心“实战枢纽”、1031个镇街基层治理中心“联勤联动”平台,其“神经网络”延伸到1.1万个村社,有6.5万个网格,汇聚1000余万个感知设备,初步形成“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协同处置能力。

  兜牢民生底线,特殊群体需要多一重保障。“以后我一定注意用火安全!”家住巴南区圣灯山镇永隆村的李天国,是一名独居老人。7月22日晚,李天国吃完晚饭后出门遛弯,没想到灶内余火掉落,引燃灶前柴火。所幸当地政府为高风险独居老人统一安装了烟感、一氧化碳和燃气感知设备,识别危险后,系统立即向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当事人、监护人、邻居等发送警告信息。11分钟后,当社区网格员到达现场时,李天国和邻居已将火势扑灭,未酿成大祸。

  将数智技术融入基层治理,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3月,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渝快办”APP重构上线,统一服务入口、统一服务体验、优化完善服务能力,努力让群众办事实现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暖心办。

  以“教育入学一件事”应用为例,过去办理中小学入学手续程序繁琐:家长要跑3次、线下排长队、交4份材料、耗时超15天。简化后,办理仅需提供学生或家长身份信息,最快25秒完成报名、最快10秒完成审核、最快5天内收到电子版入学通知书,目前已服务全市50万名中小学生完成报名入学。

  民生为大,实干为要。“我们将在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谱写新篇,牢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常态化开展‘三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重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本报记者王赐江、李增辉、朱俊杰、姜峰、段宗宝、刘新吾、王欣悦)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6日 01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