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9:49:04 来源: sp20241130
“香港的新型工业化不是指要把土地和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重新带回香港,而是以聚焦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产工序等为基础,引进适合香港发展的高端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以创新科技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说。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日前举办“香港有工业·重要伙伴启动大会”,超过40家立足香港的跨国及本地企业现场交流新型工业化改造经验,涉及高端电子产品、食品加工、新兴纳米材料、中成药、保健产品等行业。
协助企业转型升级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香港创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是香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促成者和推动者之一,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提升生产力,支持业界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制造,全力配合香港特区政府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香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工业化,促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近年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多种智能方案,为香港工业赋予全新面貌。“期待在生产力促进局及各种资助计划的支持下,通过科技赋能,协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令香港制造的品牌更加亮丽。”他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的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包括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设立100亿港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等。本次大会上,孙东宣布“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优化措施正式上线,参与计划的企业可以同时进行最多3个项目、获取最多4500万港元资助。他鼓励在场企业尽快提交申请,把握发展机遇。
提质增效再添助力
与会者纷纷表示,受惠于香港特区政府优化新型工业化的资助政策,加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协助,他们成功获得资助,利用创新科技,令业务转型升级。香港粟米汁品牌“2+3”便是受益者之一。
“随着品牌逐渐在香港打响知名度,公司原有的生产线已接近饱和,产量渐渐供不应求。加上受产能及保鲜期限制,产品难以拓展到邻近城市乃至海外市场。在生产力促进局帮助下,我们设立香港首条新鲜粟米汁智能生产线,不但将产能提升9倍,还改进了杀菌技术。”“2+3”母公司怡加新(香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陈嘉新说。
传统工业企业也借助新型工业化焕发新活力。香港和利集团拥有逾60年钢材供应经验,然而中高强度钢材焊接主要依赖人手进行,工作量繁重,加上工作环境艰苦,焊接从业人员长期短缺。通过引进数码化技术,焊接工人只须通过平板计算机控制多个机械臂,就能采用最佳工艺参数焊接工件。这不但确保工人在安全环境工作,长远看来,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新人入行,传承有价值的工业手艺。“目前来看,新型工业化的改造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产力,也降低了成本,我们现在还继续增加年轻人手接受建筑业培训。”香港和利绿色动力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锷威说。
“位元堂”是有上百年历史的香港知名中药品牌,公司执行董事邓蕙敏介绍,由于包装工序较为乏味,以往很难聘请足够的女工,应用了自动包装系统后,女工有九成时间可以从事其他较高增值的工序,例如炒药、制药等。此次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申请项目增加到3个,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产品包装生产线。
把握湾区发展机遇
作为香港特区政府推动香港新型工业化的伙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至今推行超过1200项大湾区智能化项目,超过25个行业实现智能化升级。2023年,生产力促进局获得103个国际和本地的奖项和殊荣,近八成获奖项目成功落地应用,解决行业痛点。
“过去10年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协助业界在大湾区推动的智能化项目,其中约七成项目在内地落地,以东莞和深圳为主,其余约三成在香港落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介绍,项目涉及不同规模、从事制造业的大湾区企业,部分企业总部设于香港,生产基地位于大湾区不同城市,涵盖电子、珠宝、食品、纺织、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香港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推出‘产学研1+计划’,促进优质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积极布局并努力推进包括人工智能、第三代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科技、卫星科技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孙东说。
“大湾区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香港提供巨大机会,我深信,香港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会在大湾区的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陈祖恒说,展望未来,生产力促进局将全力配合香港特区政府“抢企业”“抢人才”措施,并继续助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张 盼)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