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8:18:56 来源: sp20241127
新华社重庆4月25日电 题: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李增辉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4月22日至24日,重庆。一场调研、一次座谈会,共同聚焦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由点及面去运筹,由面到点去落子。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调研,看重庆的物流园区,着眼开放;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谋划创新;到社区、“城市大脑”,思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开放、创新、城市治理等领域,也都因西部大开发这项国家战略发生了巨变。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主题的座谈会,也是党的二十大后第八次召开区域协调发展的专题会议。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巍巍群山、滚滚江河……长久以来,对占我国国土面积七成多的西部地区,总书记倾注了许多心血,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与希望: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一条开放路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开放促开发,是地域广袤、发展水平迥异的西部地区共同的夙愿。当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东部和南方沿海,西部也在翘首期盼更多机遇。
格局决定思路。2013年的秋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西部地区也由此澎湃出新的发展势能。
重庆是西部大开放的一个缩影。
22日下午,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园区内,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运营调度中心。大屏幕上的地图,以重庆为坐标点,绘就了联通世界的“大动脉”:向西,中欧班列直抵欧洲;向北,“渝满俄”铁路纵贯南北;向东,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山越海。
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中,多次关注的一条贸易线。“这条通道有哪些成本优势?效益如何?”“沿途还有什么障碍?”现场,总书记问得细致。
“从重庆到广西钦州,再过马六甲海峡,比沿长江黄金水道,经东部沿海再南下节约了十多天甚至二十天。”
还有一组数据令人感叹。重庆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503个港口,2023年‘新三样’出口88.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多少年来,滔滔江水带着西南各地的山货土产顺流而下,东南的布匹棉纱,伴着铿锵的川江号子溯流而上。而今,铁路、公路、航线辐射八方,也将重庆的发展放在中国、放在欧亚大陆、放在世界的视野下去考量。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把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交叉联网的枢纽。”
园区内,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昼夜吞吐不息。过去这里是个不起眼的小站,如今因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世界。铁轨、火车、集装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杜伊斯堡,见证了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强劲运力。火车正是从重庆这座车站出发,向西、再向西,越山岭、穿戈壁、过边境,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焕生机。
这些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容。西部地区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1.8万多公里。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又何止重庆一地?座谈会上,每一个省份都列出了开放的成绩单:陕西,去年对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78%;新疆,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9%;广西北部湾“一湾相挽十一国”,平陆运河的建设如火如荼,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水运出海通道。
货车司机、列车司机、装卸工人,还有场站管理人员,向总书记争相讲述:
“出口的主要货物由传统产品向‘新三样’转变”;
“重庆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在海外销路好得很”;
“回程空箱率低了,国外的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
…………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要义是畅通,关键是协同,而核心正是创新。
开放,对于西部来说,不仅是拧成一股绳走出去,也是发展实力的一把量尺,要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
拥有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重庆是当之无愧的制造重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振兴,再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增效,共同铸就了开放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厅。
中德合资研发的氢动力发动机、技术领先的纳米时栅、我国最大型号船舶涡轮增压器、我国首台“大排量小型化活塞式发动机”,还有首创三位一体技术的血液透析机……琳琅满目的创新创造,都在传递着新质生产力之于开放的意义。
听闻研制的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99%,习近平总书记很是感慨:“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海上风电。曾几何时啊!”
“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盯准了就持续干,坚定不移、久久为功。”
一道治理题
“在西部地区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车在街巷穿行,车窗外的高楼鳞次栉比。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8.24万平方公里、38个区县、3000多万人口,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十分繁重,面前摆着探索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一道考题。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房子差、管网旧、污水多、配套缺。22日傍晚,总书记走进小区。
青石板、红砖房、黄桷树,敞亮的社区会客厅、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还有饭菜飘香的社区食堂。
饭碗里,盛着民心。见到总书记走进来,老人、孩子们都兴奋地站起身来,掌声、笑声、问候声此起彼伏。总书记微笑着和大家唠起家常。
“多少钱一份饭菜?”
“60岁以下的18块,60岁以上的15块。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00多人,占比32%。”
“运营方是哪里的?实现盈利了吗?”
“第三方运营,社区监管,实现了微利。”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一定要可持续。”
食堂门前,过去是个排水渠,后来变成了臭水沟。经过治理,成为居民们休闲的小广场。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社区2022年初启动的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
居民们纷纷来到了小广场,掌声响彻楼宇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改旧换新,完善服务设施。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减负,事关民生福祉,镜鉴党的作风。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看到了一份报表。
“‘渝快政’APP上有一个全市的一表通智能报表应用,以前我们要填很多报表,有些信息差不多,总是在重复填写。之前我们一年要报上百张表,现在只需要报12张表。”
5年前,同是4月,也在重庆。总书记当时也谈到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那一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
减负赋能,治理提效,5年攻坚见韧性、显实效。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减负,减掉的是形式主义的桎梏,增添的是实干担当的精气神。在考察第三天召开的市委和市政府汇报会上,总书记又谈到了为基层减负:
“前天去九龙坡,我问社区党委书记,现在负担重不重。她说,过去填很多报表,通过报表开展工作。那不行。不能形式大于内容,表面大于实效。形式主义少一些、真抓实干多一些,矛盾也会少一些,实绩也会多一些。这个事情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23日上午,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重庆的“城市大脑”。
过去散落各处的数据,聚合、赋能。水、电、气、讯、桥、隧、轨道、管网等城市体征指标一目了然,重庆在探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整体重构。
相关同志讲述了去年一次山体滑坡预警的案例,并视频连线了刚处置完一场火灾的北碚支队的消防员。
习近平总书记思考良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个问题我是非常关注的。”“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对“城市大脑”观感深刻,总书记在之后的考察中又数次提起城市治理课题:“信息化时代,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一幅战略图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迢迢民族复兴路的关键一程,它在治国理政的大架构中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醒目位置。
探究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区域一体化乃大势所趋”。循势而行,顺势而为,随着调研的深入、布局的精准,一幅战略图跃然纸上。
党的二十大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主题,总书记接连主持召开座谈会。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东北振兴到中部崛起,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到西部大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相连成势。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来捋一捋我们走过的历程”。
1999年,“西部大开发”第一次出现在党中央的文件中。之后,这一战略融汇时代特征,持续而深刻地塑造着壮阔的西部地区。
20年后的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再度推出《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万字重磅长文,定义了“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座谈会上,说到这里,总书记总结道:“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以贯之的。没有任何动摇,更没有削弱,而是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现在还在继续推动这项工作。久久为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而这一次,座谈会进一步锁定新格局,也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再一次夯实:“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这是西部的战略地位。关注、关怀西部,是使命使然,也是情怀所在。
“我们党从这里走来。”在西部的红色沃土上,他一次次前往革命纪念地瞻仰,感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西部,那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多”。党的十八大后,“30多次到西部调研,而且每次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要求”。
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盘点这些年沉甸甸的成绩,也深刻分析亟待解决的短板和困难:“看看咱们的家底,梳理梳理咱们的长短板。”
入山问樵、遇水问渔。新格局如何谋篇布局?座谈会上,总书记鲜明提出六个“坚持”。
锚定新质生产力,“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突出大保护,“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聚焦大开放,“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落脚于民生,“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
放眼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形成、丰富和拓新。这六个“坚持”所蕴含的思想理念,融汇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蔚为大观的思想体系之中,在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就势,焕发出盎然生机。
恒者行远,蕴含其中的方法论一以贯之。
有“一张图”视野下的辩证思维。
谈到“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
说到煤炭等能源行业的发展,总书记拿“窝窝头”和“精面细面”打比喻:“先吃饱肚子再吃好。我们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放慢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也不能太理想化,首先要保证能源供应。”
有“一体化”进程中的创新思维。
总书记十分关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占全国1.9%的这方沃土,产出了占比超6%的地区生产总值。如何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川渝两地“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
路越走,越清晰;越往前,越是信心充盈、步履坚定。
党的领导是决胜的关键。
“抓好党纪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敲响警钟,“温水煮青蛙,前车之鉴不可忘却,每个人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脑子里要有个‘紧箍咒’。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没有敬畏感就会迷了道。”
自我革命的坚韧,映射出如磐的初心。聚阳才能生焰,握指才能成拳。西部大开发的磅礴伟业是党领导人民来创造的。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总书记叮嘱,“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激励干部锐意进取、大胆开拓、担当作为”,“加强年轻干部在西部地区的培养锻炼”。
西部,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