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5:46:47 来源: sp20241110
核心阅读
近年来,吉林长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发掘本地有转化价值科技成果的同时,长春从体制机制着手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的全程转化服务。当前首批合作共建的科技产业园区已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创新活力涌动。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长春市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协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2023年,长春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数量达2050项、增长141%,通过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040户,较2022年增长193%。“长春要实现振兴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支撑。”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说,“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巩固和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激发创新活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科教资源富集,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高等院校49所、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大院、大校、大所集聚,科技创新成果频现。
但长期以来,长春的科教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本地产业升级,成为长春的一道“必答题”。
走进长春市高新创投产业园,在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公司董事长、吉林大学教授靳立强正为样车换上其团队研发的自动轮智行底盘。
“如果没有长春市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落地不会这么顺利。”靳立强说,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由其团队自主研发,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不仅可以实现汽车原地转向、横行等功能,还具有大幅降低造车成本的潜力,备受市场关注。
其实,这一项目原本打算在省外落地。靳立强说,去年,他带着项目在长春进行路演,本意是想寻求一些融资支持。没成想,路演刚结束,长春市科技局的团队就找上门来,与他对接科技成果在长春进行产业转化的可能。
破题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梳理“家底”,找出有本地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去年以来,长春市组建了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发掘出适合本地转化项目300余项,让高校、科研院所“待字闺中”的科技成果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发掘项目只是开始,更根本的是从体制机制着手。长春市专门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吉林大学出台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实施细则,东北师范大学与一汽集团联合建设“红旗学院”定制培养汽车转型创新人才,吉林农业大学职称评聘独立设置“推广型教授”……
“‘指挥棒’鼓励科研人员把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这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靳立强说,“现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顺畅了,心里头干劲满满!”
提供全程服务,成果转化提质增速
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并非一帆风顺,如何让这些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享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
在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吉林大学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刘岩峰正盘点着手头可以进行落地转化的科技成果。“我们概念验证中心聚焦的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遴选出优质的项目并为其赋能。”刘岩峰说,科技创新成果要想走向产业化,需要通过“小试”“中试”等环节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而这往往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障碍。
为补齐这一短板,2023年,长春市科技局与吉林大学共建概念验证中心,遴选优质项目并为项目中试等环节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概念验证中心还为通过遴选的项目提供创业培训、知识产权辅导等全方位服务,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去年,中心先后帮助78个科技项目进行概念验证,通过验证的23个中试项目全部实现本地转化,其中就包括靳立强的项目。”刘岩峰说,今年征集遴选的首批中试项目更是大丰收,26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获得重点支持。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长春市还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长春未来种子基金,设置高达50%的容错率,并限定每笔投资的上限为500万元,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用精准浇灌助推优质项目的快速成长。
长春理工大学教授于源华就是未来种子基金的受益者。“2023年我开始创业,不缺核心专利,但是资金面临着很大的缺口,不知道从哪儿筹钱。”于源华说,是长春未来种子基金的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基金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他,3个小时就敲定了200万元的投资额度。经过评估后,3个月的时间,资金就打到公司账户上,推动企业走出了发展低谷。
长春未来种子基金管理人孙明远介绍,目前,首期种子基金32个项目完成全部投资,投资额9000余万元,二期未来种子基金拟投项目31个。基金还会为项目提供对接政务服务、争取落位场地等多元赋能,将进一步助推有前景的企业和项目加速孵化。
建设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聚木成林”
夜晚的长春芯光产业园,一栋栋大楼灯火通明,诸多科技成果正在此加速转化。而在其中一栋大楼顶端,两束绿光遥遥指向天际,格外醒目。
“依靠这两束绿光,我们可以对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实现监测。”长春理工大学副研究员、珩辉光电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帅介绍,公司专注于光学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其自主研制的激光测风雷达产品在业内技术领先。“公司去年营收近1000万元,今年营收预计超5000万元。”常帅说。
珩辉光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2023年,企业入驻芯光产业园,享受房租、物业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常帅说,“各项保障支持让我们底气十足。”
2021年12月,长春净月高新区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协议共建芯光产业园,依托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学科优势,聚焦光电、人工智能等领域,先后吸引了光谱芯片、半导体激光器、精准医学、光电医疗设备类等企业和项目团队入驻。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4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
芯光产业园是近年来长春市打造平台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加速转化的缩影——吉林大学与长春新区共建吉兴产业园,承接吉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校友投资项目的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新区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着力打造百亿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依托院士团队科研成果,建设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区,聚焦生物医用材料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长春首批合作共建的8个科技产业园区已有5家正式运营,入园项目115个,转化科技成果183项,聚集科研人员1000余人,2023年营收超11亿元,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长春市瞄准科技创新供给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堵点,做深做实挖成果、抓对接、促转化等重点环节的工作,推动供需精准匹配。
去年以来,长春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选聘50名企业管理人才到高校院所兼职“产业教授”,选派126名院校科技人才到企业担任“科创专员”,举办成果供需对接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850场……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长春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更多‘顶天立地’的高科技转化为‘铺天盖地’的生产力。”长春市科技局局长于柏生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5日 1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