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4:51:47 来源: sp20241230
2月14日,老边饺子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郑春香指导来辽宁沈阳旅游的小朋友包饺子。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2月14日,四川省宜宾市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区人头攒动,村民正在进行民俗表演。 严易程摄(人民视觉)
日前,在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民间艺人在“乾州春会”上表演。 郭立亮摄(影像中国)
春节再访河北涞水县九龙镇——
“新年新气象,我们有信心”
本报记者 张佳莹 张武军
在2023年华北、黄淮等地极端降雨中,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九龙镇两名基层干部徒步40公里确认群众安危,并通过“鸡毛信”传递受灾情况,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新春佳节,九龙镇的群众生活怎样?基层干部在忙些什么?记者进行了探访。
时隔近半年,记者再次驱车前往九龙镇,竟然堵车了。
这个在去年夏季受灾的镇子,现在人来人往,两侧商铺都开张着,饭店里坐着谈天说地的老乡,主食铺的蒸笼上热气蒸腾,肉铺、菜铺前挤满顾客。长不过数十米的街道,记者错车3次才到了镇政府,正赶上镇干部要去群众家走访。
镇纪委副书记杨春城分管应急工作,刚到山南村村民刘会荣家门口,75岁的刘会荣就迎了出来,一直称呼“老杨”,很是熟络。“能不熟吗?为了重建房屋,我来了几十趟啦。”杨春城说。
刘会荣家房屋新址距离旧址不过20米,选址过程却不容易。去远处,老人舍不得;在近处,或是土壤条件不适合建房,或是有基础设施不能建房。“我们一遍遍请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单位同志来勘察,一拃一拃地调整,才划出这四四方方的一块地。”杨春城说。
现在,刘会荣家新房的地基已经打好,儿子王喜武准备天气暖和后专门回来建房。“旧房是120多平方米,新房130平方米左右,估计两个多月可以盖好。新年新气象,我们有信心。”王喜武说。
一旁的河道还需继续清淤。镇党委书记李龑告诉记者,九龙镇河道清淤工作预计2月底前结束,3月起将开始建设护村坝和护地坝。
接近傍晚,行车至岭南台村。这是距离镇中心最远、海拔最高的村子,也是九龙镇最晚恢复交通的村子,还是杨春城和时任九龙镇派出所所长景剑峰写下最后一封“鸡毛信”的地方。
走进村民杨华的家,窗户贴着漂亮的窗花,屋里炉火正旺,墙边排列着十几棵大白菜。杨华的丈夫和大儿子在北京工作,这个春节,两人都继续坚守岗位。“他们寄来了年货,常打电话,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就很高兴。”杨华说。
回镇里的路上,几名基层干部讨论起工作进展。九龙镇镇长许杨说:“104户D级危房都已拆除清理完毕,部分已经建起了新房。希望快点转暖,建新房的速度还能更快一些。”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
健康驿站服务矿区工人
本报记者 张 枨
正月初五,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的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长城五矿,矿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坚守岗位,保障千家万户温暖过春节。
忙碌了一天后,47岁的安全监察中心安监员周光辰来到矿区健康驿站,只见100平方米的健康驿站内,不仅配备了红外线理疗灯治疗仪、按摩椅等多种专业设备,还有可以检测血脂血糖、尿常规、动脉硬化等21项指标的智能健康体检一体机。周光辰已工作25年,前年生病后回老家山东治疗休养了大半年。“那时行动不便,走路一瘸一拐,医生建议我多做理疗康复,可从我们矿区到最近的医院,开车得一两个小时。”周光辰回忆。
变化发生在半年前,矿区联合京东健康建设了健康驿站,周光辰发现这里的理疗设备与医院的一样,而且理疗完全免费。他每天下班都要来驿站,做红外线烤灯、按摩椅理疗等项目。“经过半年多的理疗康复,我走路腿不疼了,还能骑车了。如今我正常上班,收入有保障,实在是帮了我大忙啊。”周光辰脸上满是笑容。
除了日常理疗按摩,工人们还能随时来健康驿站进行全方位体检与中医咨询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职工会定期进行复查。“我患有高血压,健康驿站的医生便要求我定期前来复查,给我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根据身体状况配药。经过半年多的调理,现在血压正常了。”53岁的后勤职工刘军告诉记者。如今,该健康驿站已累计服务工人超4000人次,越来越多的工人习惯定期来此检查身体。
“我们矿区远离市区,周边交通不便,为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建立健康驿站,满足矿区职工在就医诊疗、理疗康养等方面的健康需求,做到小病不出门,大病有应对。”长城五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猛表示。目前,新矿集团已投用8处健康驿站。
“健康驿站为矿区员工定制了集健康管理、就医诊疗与应急救援于一体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矿区可以根据工人们的电子健康档案,定制相应的体检与健康管理方案。同时,矿区工人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健康驿站工作人员介绍。
山东曲阜市阮家村——
村里建起游乐园
本报记者 王 沛 王 者
春节假期,山东省曲阜市阮家村新建的文旅游乐综合园区“亦乐田园”里人头攒动,游客脸上挂满笑容。
园区里,年货大集摊位前聚满游人,非遗传承人牛成路正在教制作布老虎。抽线拉出褶皱,把耳朵一针一线缝合好,村民徐寒雪一招一式学得认真。再拿起画笔,画好五官,轻描胡须,一只布老虎呈现在眼前,引来围观游客一阵喝彩。“游乐园里过大年,搁俺们村还是头一遭嘞。”徐寒雪笑得合不拢嘴。
园区入口处,阮家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广正忙着引导游客入场。春节期间,阮家村组建了3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为外地游客提供志愿服务,维护园区游玩环境。“今年春节期间,园区举办花灯会、年货大集等各式活动,预计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孔德广说。
阮家村交通便捷,以文旅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得到一致支持。去年正月初七破土开工,今年元旦正式开门迎客,不到一年,一个占地100多亩的文旅综合园区在阮家村拔地而起。
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问起困难怎么解决,孔德广回答得很干脆:“村集体心往一处想,困难总能解决。”缺乏资金,就联合周边7个自然村,以集体为单位入股,同时发动村民积极入股参与,筹措资金;不懂设计,村党支部组织村两委成员去浙江学习,邀请上海的设计公司根据村庄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完成设计方案。
园区正式开门营业当天就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开园至今收入超过350万元,预计年综合收入超过1500万元。“这些收入我们将在年底拿出来分红。”孔德广介绍,去年,阮家村村集体收入增至5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发展文旅产业,我们争取今年村民人均收入再增加2000元。”
中午,园区内游客多了起来,园区工作人员胡金刚启动旋转木马,引导游客有序游玩。不远处,胡金刚的妻子孔令芹驾驶着载满游客的田园小火车,在园区中游览参观。
孔令芹与胡金刚都是土生土长的阮家村人,文旅融合发展,让他们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之前,两人常年在外打零工,缺乏固定收入来源。园区建成后,胡金刚夫妇应聘成为园区的工作人员。“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胡金刚内心很是满足。截至目前,园区共为附近村民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园区计划建设研学工坊、农耕文化体验园等10余个特色游玩体验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园区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谈到未来,胡金刚充满信心。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5日 02 版)
(责编:袁勃、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