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08:05:27 来源: sp20241118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夏晓伦)电力行业,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其他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经济发展新模式、电力市场化改革、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等一系列现实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中国化石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面临着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能源转型、顺应市场潮流趋势等多重压力。
“电力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不仅与我国整体双碳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还事关经济能源社会系统的转型发展。”河北省能源经济发展研究基地联络员、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卢灿向记者表示,构建涵盖经济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估模型,结合政策发展趋势设计情景方案,量化评估不同情景方案下电力行业减排行为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分析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基本逻辑思路。
由卢灿编著的《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ISBN: 978-7-5227-3239-8,以下称《效应研究》)一书指出,从经济发展的方面来看,中国电力行业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发电装机容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均表现出强劲的势头;而政府对电源的投资建设可以体现出中国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和努力;但代表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耗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发电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的调整和优化进步空间。
《效应研究》还指出,中国电力行业的减排技术和减排效率对全球碳预算在何时以何种水平达到预算约束值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中国可以一方面开发高精尖的发电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煤电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自然资源条件,选择最适合自身国情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例如可以大力推广风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发电方式。
卢灿认为,煤电下降方式虽然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显著的减排效果实现温控目标,但不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碳定价机制导致的减排在短期内虽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更符合全球经济、能源、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内在要求。
据了解,《效应研究》对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趋势情景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对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的手段实现的,即技术减排情景;另一方面,鉴于对碳排放量实行绝对减排主要是依靠经济手段,即通过对不同行业碳排放进行定价的形式实现减排,即经济减排场景。
对此,在技术减排层面,卢灿建议:一是提升能源效率。应大力鼓励专业技术研发团队继续探索钻研更高效率的清洁燃煤发电技术,推广使用新型煤气化、煤基多联产、煤制烯烃等技术,将发电和供电的标准煤耗进一步控制在更小的水平上。
二是提高火力发电技术。应在高效运转锅炉和汽轮机、科学的系统设计及灵活可控的系统优化、清洁环保的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技术上继续发力攻克。
三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未来应从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大型化研制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技术、海上风电技术、海上风电支撑平台技术、大规模风电并网技术、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技术、风电接入和远距离输电技术等方面提高风电技术水平。
在经济减排层面,卢灿建议: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度、优化企业碳配额分配管理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