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1:37:44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社 兰州2月7日电 题:如何从敦煌石窟中的“龙”看见文明交融?
——专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
中新社 记者 丁思
五百青龙赴会、游龙飘逸云间、仙人乘龙御凤、龙首雨神吐云布雨、龙身伏羲护卫宝珠、九龙灌顶祥瑞之兆……在中国敦煌莫高窟中,有着大量精美绝伦、造型各异的龙形象。临近中国农历龙年春节,龙形象、龙文化备受关注。
敦煌石窟中,龙的形象主要有哪几种?它们的造型、纹样、寓意有何不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中国龙与印度龙有无关联?针对海外年轻人,如何通过敦煌壁画中的龙元素,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小刚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阐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目前,敦煌石窟中关于龙的形象,主要有哪些种类?有何寓意?
张小刚:敦煌石窟中出现的龙元素形态各异,有的出现在敦煌石窟内建筑上;有的出现在壁画经变画中,还有一些出现在装饰图案、人物服饰上,内容丰富,形象也不一样。龙的形态或蟠卷成圆形,或做蜿蜒云游之状,配以彩莲、祥云之属,还有的藻井图案则是龙凤组合纹样。
莫高窟第235窟窟顶藻井五龙腾云井心。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石窟中的龙王形象,主要有兽形、人兽结合形、人形等几种。兽形的龙王图像,又分为走兽形与蛇形。人兽结合形的龙王,包括兽头人身形、人身蛇尾形等。人形的龙王图像,有武将形、菩萨形、王者(或天官)形。
龙,在中华民族传统意涵中,是神灵的化身,寓意吉祥。在敦煌壁画中也有乘龙或龙车升天的仙人图像。龙在佛教石窟中的地位,最初颇为低下,其图案多绘塑在佛龛两侧,即“龛梁龙”,是重要的护法神,起到护卫、装饰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佛教石窟中的龙逐步向居于石窟中心位置的“盘柱龙”,和居于窟顶的“藻井龙”过渡。
在中华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权威、尊贵的象征;它不仅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普通百姓的守护神。龙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具有守护的意涵;另一方面,龙王还有施雨的作用,对处于干旱地区的敦煌来说,雨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唐宋时期的敦煌十分流行龙王信仰。
敦煌石窟中的龙,说明包括龙王在内的佛教护法神的信仰已渗透到敦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民众对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除疫疠、利乐生灵的美好向往。敦煌壁画中的《龙王礼佛图》,有八大龙王及龙女持宝物从大海中升起和献宝施福的形象,表明了敦煌民众对于象征佛教财神的海龙王的祈求,表达祈求赐福、向往财富的心愿。
莫高窟第36窟前室西壁南侧龙王礼佛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社 记者:从绘画、造型等技巧上看,敦煌壁画上的龙,分别有哪些东西方元素?这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无关联?
张小刚:“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的形象是中国人将自然界中多种动物的特征想象组合而成。中国龙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经过几千年发展,龙的形象和意涵已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在佛教传入前,中国的龙文化已很成熟,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的东传,古印度佛教中的龙文化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原有的龙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让中国龙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2024年1月,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的明代龙纹琉璃构件(右)、绿釉龙纹琉璃构件。泱波 摄
龙王,梵语“nagarajah”,音译那伽罗惹,是印度民间的司雨之神。古代印度十分流行龙神信仰。龙与龙王出现在各种佛经和佛教故事中,既有恶龙也有善龙。在各种佛经中,龙王作为世尊重要的护法神每每被提及。
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无“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引进的。在汉代之前,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随着佛教传播,龙王信仰遍及中国内地,并与中国原有的龙崇拜相结合。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守宝神龙。敦煌研究院供图敦煌石窟中龙的形象,不是西方社会所流传的那种带有翅膀、吐火的恶龙,而是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形象表达。部分龙图像中,还吸收了印度大蟒蛇代表的龙神形象,有的人形龙王图像中,在其头后伸出6个蟒蛇头,这些都有着典型的印度龙王特点。
敦煌石窟里的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还有了创新。龙在佛教中充当护法神,佛教护法部众“天龙八部”,在敦煌则一般被称为“龙天八部”,突出了龙王的地位,也反映了敦煌民众对龙王的崇拜。敦煌画工还会在绘画时,加入中国传统的通灵、升仙等传统思想,以及对于龙王等形象的描画,都带有中国本土文化的印记。这是兼容并蓄、相互汲取的过程。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初会听法八部众之龙王。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社 记者:敦煌壁画中的龙,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的龙文化内涵?今后,如何更好地向海外青少年讲述龙文化的故事?
张小刚:在敦煌石窟中,古人通过刻画龙的形象来表达深刻的寓意,或象征财富与守护,或象征圆满与自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精髓。作为生肖,龙寓意着吉祥如意。它强大,所以能够护佑一方;它能吐水,所以它寓意风调雨顺;大海里面有无数珍宝,龙也是守候无数珍宝的主人。它是祥瑞的代名词,传承和延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龙形象的涵义。
在交流中多彩,于互鉴中丰富。敦煌石窟中龙的形象,对于域外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以及尊重于本土实际、保持自身特色的特点,映照出中华龙文化的博大。
莫高窟第401窟西壁佛龛顶北侧帝释天乘四龙车。敦煌研究院供图
在当下,龙对于民众而言,不仅是生肖的一员,更是祥瑞的象征。祈求平安、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无论是在中国边疆地区,还是在内地,关于龙的意涵都是统一的。
今年是龙年,我们将敦煌壁画上“龙”的形象重新提取,赋予新时代的美好寓意。敦煌当地的文创工作者还创新开发出2024龙年的“敦煌五福龙”,以及“敦煌萌龙”IP。敦煌五福龙,分别是意足龙、吉瑞龙、眉寿龙、逍遥龙、守宝龙,寓意福、禄、寿、喜、财俱全,龙年福气满满。
2024年1月,市民在南京市博物馆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上观看展出的“龙有九子”图。仲雁铭 摄
千百年来,龙图腾崇拜和龙文化习俗世代传承,深入人心,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情感纽带和精神象征。对于海外华侨华人、青少年而言,敦煌研究院还可以在未来赴外展览时,梳理关于“龙”元素的主题展,拓展龙文化的新时代意涵,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数字化的互动,向海外民众讲述关于中国传统龙文化的故事,让彼此更加了解,增进民心相通。(完)
受访者简介:
张小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窟考古与敦煌学,著作包括《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肃南马蹄寺石窟》等,曾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4次。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