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1:47:50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社 北京6月29日电 题:为中国英雄守墓 巴基斯坦老人的和平情缘
中新社 记者 邢翀
在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连接中巴两国的陆上交通要道喀喇昆仑公路沿线,有一座中国烈士陵园,长眠着88位为修筑这条公路而牺牲的中国建设者。巴基斯坦人阿里·艾哈迈德过去40多年一直守护这座陵园,风雨无阻,“整个人生似乎都是在这里度过”。
28日,从吉尔吉特来到北京参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活动,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穿着当地服饰,特意佩戴了一枚奖章——这是他在2015年获得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他为两国友谊作出的贡献。
与 中新社 记者交谈中,阿里多次说自己“很平凡”,能够受到表彰、这次又受邀来到纪念活动现场,他“很感动”。其实,阿里言语中这份平凡的工作正是出于一份与和平有关的情缘,他的人生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悄然交织,在平凡中感动着后人。
6月28日,巴基斯坦守护中国烈士陵园友好人士阿里·艾哈迈德(左)和曼祖尔·侯赛因,在北京参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活动时接受采访。 中新社 记者 邢翀 摄1966年至1978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巴北部地区对外经济生命线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要穿越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兴都库什三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修筑难度极大。
10余年间,数百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为此献出了生命,其中88人永远留在异国土地上。1978年,中国烈士陵园沿公路而建,坐落于吉尔吉特东郊的丹沃尔村,当时20多岁的村民阿里主动向政府申请,开始守护陵园。
“在公路的修筑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中国人为巴基斯坦的发展进步昼夜劳作,为我们牺牲,他们让我非常感动、很受鼓舞。”阿里说,当年他和这些中国朋友年龄相仿,一起修路、一起工作,建立了深厚友谊,他仍然收藏着当时的照片,每每拿出都会热泪盈眶。
阿里说,陵园建成后,他决定要做些什么,于是选择用守护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陪伴长眠于此的中国英雄。这一做,他做了40多年。
其间,阿里几乎每天到陵园工作,700多棵花草树木很多由他亲手种植,每天打扫三到四次,让英雄安息的地方一尘不染。尽管经历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我的青春都给了这份工作,如果再有一个青春、再有四十年,我还会在陵园服务。”
曾经陪伴阿里一起守陵的,还有一位叫做玛达德的老人。2010年玛达德去世,他的儿子曼祖尔·侯赛因接过父辈使命,继续守护陵园。这次,曼祖尔也来到北京,把父亲的照片带到纪念活动现场。
“父亲说,中国建设者可以为连接两国奉献生命,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守护中国烈士?”曼祖尔说,他愿像父亲一样将一生献给陵园,世世代代守护陵园。
如今,阿里已经退休,他的儿子阿里夫·侯赛因来到陵园工作。阿里还会常常到陵园,尤其放心不下每年的清明祭扫活动。今年清明节,他早早做好准备,为墓体披上中国国旗,墓碑前放上白花,寄托哀思。
时光流转,守护代代接续,正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生生不息。对于阿里、玛达德和他们的后辈来说,不仅在守护一座陵园,也在守护两个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
“和平在任何年代都很宝贵,中国烈士献出自己生命建设的道路,如今正造福着千千万万巴基斯坦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份职责一定要传承下去。”阿里说。
阿里的帽子上系有一根孔雀羽毛,这在当地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他对记者说,来到中国就像回家一样,在与中国人民的和平相处中他收获了太多感动,他会将这份感动传递下去。(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