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采购,“买”了些啥?

发布时间:2024-11-17 04:35:10 来源: sp20241117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审管办积极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围绕“数字化改革”要求,高标准落实招投标领域电子交易全领域覆盖。图为在杭州市临安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交易中心数字见证室,工作人员在电脑前抽取评标专家。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本报记者徐佩玉制图

  日前发布的《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全国公共采购总额46万亿元,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46万亿元的“真金白银”都用在了何处?公共采购市场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

  

  公共资源交易“把钱用在刀刃上”

  公共采购一般会买啥?

  “公共采购,是使用公共性资金或者财政性资金来进行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行为,一般包括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国有企业采购、医药采购等,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胡大剑对记者说,“政府采购还有政策性功能,包括扶持中小企业,扶持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起到辅助产业政策的作用。”

  5月1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第三届中国政企采购数字供应链生态峰会上发布《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对2023年中国公共采购市场作了全面梳理与总结。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疲软、地缘政治紧张、外需不稳定、内需预期偏弱等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下,2023年,中国公共采购市场力争将“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全年公共采购总额46万亿元,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3年,随着中国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易集中、监管集中、数据集中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四大板块交易数量176万个,同比增长17%。在交易数量增长的同时,公共资源交易牢固树立“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思维,交易额21.9万亿元,同比下降4%。

  作为公共采购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采购,也让“过紧日子”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常态。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45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451亿元,同比下降12.7%;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94亿元,同比增长9.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下降,其中一部分就是因为费用型采购支出减少。2023年中央企业在销售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采购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采购金额13万亿元,通过采购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200万户。

  今年6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采购方式将施行。近日,财政部制定印发《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介绍,合作创新采购,指的是对于目前市场上没有的、需要研发的创新产品,由采购单位从研发环节提前介入,先购买研发服务,再购买研发产品。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采购方式,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的设立,使得创新产品采购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运行,同时为政府采购提供了新的采购方式选择。”业内人士分析,《暂行办法》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现了多重政府采购政策组合激励创新、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欢迎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公共采购市场主体的关键。报告指出,2023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优化公共采购的营商环境,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府服务规范的公共采购营商环境。

  一方面,相关部门启动了各种“清障”活动,为市场主体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体验感。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清理违法设定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活动等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不少“硬核”举措,持续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2023年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提出,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要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

  日前,商务部召开的政府采购问题专场外资企业圆桌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出台《外商投资法》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并坚决清理不合规和不合理的行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欢迎外资企业发挥技术先进、产品质优的优势积极参与政府采购。

  数字化采购发展动力强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发展要求。

  根据报告,2023年中国数字化采购发展动力强劲,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在政府层面,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成为大势所趋。公共资源数据“一网共享”、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监管“一网协同”推进工作持续深化。2023年,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智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交易场所的“智能引导、智能调度、智能见证、智能分析、智能总控、智能管理”基本实现;各种数字评审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辅助评审、“机器管招投标”等技术在公共采购领域大放异彩。

  在企业层面,数字化采购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的线下采购过程转化为线上数字化形式,实现了采购需求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寻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运营管理等的在线运作,同时与内部ERP的采购、到货、对账、发票实现数据协同。通过数据运营分析辅助企业制定科学的采购决策,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所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办公通用设备、办公用品、MRO(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等已成为主要采购品类。“网上商城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目前中央单位及省级政府采购网上商城覆盖率达到90%,央企国企采购网上商城覆盖率接近50%。”该负责人说,“我们调研发现,依托于采购平台的数字化公共采购发展快、作用大,但也伴随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规范。”

  该负责人介绍,多数网上商城是淘宝式的“集货平台”,供应商承诺折扣后,在网上平台大量陈列商品,海量商品数据存在重复、商品属性错误、不完整等问题。“以某省公共采购商品库为例,其商品量高达300万SKU(最小库存单元),经过数据清洗后商品量下降为20万SKU。抽查部分商品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商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商品条码验证,发现网上商城中存在货不对品、采购停产退市商品、商品制造厂商经营状态异常等情况。”该负责人说。

  事实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商品信息数据库。该负责人认为,应加快商品条码在公共采购中的应用和推广。一方面,商品条码承载的商品编码可作为采购的唯一标识,通过商品条码的“数字身份证”作用,可以规避采购领域专供、特供、货不对品等采购领域的突出问题,采购人、厂商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在政府、企业等集中采购过程中,通过商品条码形成“商品数字档案”,标准化商品描述,贯穿预算计划、采购过程、履约验收、固资管理全流程。

  “我们要充分认识政企采购数字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意义,持续完善系统功能,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加强数据分析,驱动供应链革新升级;推动资源整合,形成供应链发展合力,共筑多元赋能、协同共生新生态。”蔡进说。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