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33:34 来源: sp2024122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博物馆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讲述着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件珍贵的藏品叫“鎏金铜蚕”,通长5.6厘米,几乎和真蚕同样大小。它的上身微微弯曲,头部稍稍上扬,就像正要吐丝的样子。专家确认,这件出土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鎏金铜蚕”是汉代文物,是当时蚕桑业祭祀蚕神的礼仪用品,也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重要物证。
在新加坡的亚洲文明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唐青花盘、八棱金杯等中国唐代文物。它们来自一艘千年沉船。9世纪上半叶,这艘阿拉伯商船驶离中国,归途中于印尼附近海域触礁,沉没于一块黑色礁岩附近,从而得名“黑石号”。考古学家发现,“黑石号”满载包括金银器、铜钱、瓷器在内的数万件中国唐代文物,重量有25吨之多,通过它们,能想象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展开历史长卷,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千百年来,类似鎏金铜蚕、“黑石号”沉船的无数文物,散落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欧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记忆。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展示了中华文明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不搞文化霸权的突出特性。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勾勒出多元文明和平发展的前景。
2023年2月,“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在希腊雅典成立。成立仪式上,习近平主席给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的复信引起强烈反响。这是中希元首外交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主席通过贺信、回信等形式指导、推动人文交流活动的又一生动体现。
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务实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创办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推动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等16个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和25个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超过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艺术节联盟、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达到562家,覆盖9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建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处,总数分别达到46个和20个;每年在130余个国家举办“欢乐春节”活动约2000场……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作为文明交流互鉴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
2022年7月,“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此同时,在万里之外的苏格兰,300多名华侨华人为爱丁堡艺术节嘉年华献上中国文化演出;
2023年7月,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与匈牙利同期举办多场主题展览,从不同侧面展现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多彩的艺术创作。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一场场对话,一幕幕演出,一次次展览,正让世界各国人民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灵慰藉。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唯有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才能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与各方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
支持单位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特别鸣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策 划:袁华杰 许 明
统 筹:宋 莹 何迪雅
执行策划:王村村 何澍之
制片人:陈宣宇
本期嘉宾:王超华
项目执行:常 畅 宗 悦 朱 龠
导 演:陈宣宇
执行导演:周海伟 宗 悦
拍 摄:孙 超 王 宇
灯 光:乔海森
后 期:陈宣宇 申 栋 张 萌
包 装:张 萌 李元川 刘佃水
字 幕:张 萌 宗 悦
编 校:陈 静 禹瑞丽 孙 龙 苏威豪 曾煜婷
审 核:刘 星 【编辑:梁异】